加功

词典解释: jiā gōng 1.施工。 2.加工。 3.谓更加努力。 4.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国语辞典注音 ㄐㄧㄚ ㄍㄨㄥ  拼音 jiā gōng格外賣力以促成其事。▶ 漢.班固《白虎通德論.卷三.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須人,以為人用也。」 扫描版:「」在《汉语大词典》第2517页 第2卷 773

词典名字:

加功

词典发音:

jiā gōng

国语辞典
1.施工。 2.加工。 3.谓更加努力。 4.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
基本解释

加功[ jiā gōng ]

⒈  格外卖力以促成其事。

汉·班固《白虎通德论·卷三·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也。」

引证解释

⒈  施工。

《汉书·成帝纪》:“﹝过听将作大匠 万年 言 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 中陵、司马殿门 尚未加功。”
颜师古 注:“时皆未作之,故曰尚未加功。”

⒉  加工。参见“加工”。

汉 班固 《白虎通·五行》:“金木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

⒊  谓更加努力。

唐 韩愈 《答殷侍御书》:“愈 於进士中,粗为知读经书者,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
《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 自己每日也加功,或写二百三百不拘。”

⒋  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

《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杀者,斩。从而加工者,绞。”
长孙无忌 疏议:“谓同谋共杀,杀时加功,虽不下手杀人,当时共相拥迫,由其遮遏,逃窜无所,既相因籍,始得杀之,如此经营,皆是‘加功’之类。”
宋 范仲淹 《宋故同州观察使李公神道碑铭》:“咸阳县 有民杀人,具辞以送府,父子五人皆伏加功之坐。”
《元典章·吏部六·儒吏》:“若有为从加功之人,须问如何计合情由,行害时某人下手,某人如何加功,其尸弃於何处。”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加功

  • 加功是中国古代法律指共同犯罪中的帮助行为或实施行为。《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从而加功者绞,不加功者流三千里。”《明律·刑律》:“凡勘问,谋杀人犯果有诡计阴谋者,方以造意论斩;助殴伤重者,方以加功论绞。”加功与造意不同,造意虽未亲下手,仍为首罪,加功为从,雇人杀者造意为首,受雇加功者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