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机营

词典解释

明代京军三大营之一。使用火器,皇帝亲征时得随军出征。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变后,三大营丧失几尽,后改革军制,建立团营,未入选的军士归本营,称“老家”。嘉靖时罢团营,恢复三大营旧制。清代也有神机营,设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的精锐为营兵,守卫紫禁城及三海,并扈从皇帝巡行。其后逐渐腐化,清末废。

词典名字:

神机营

词典发音:

shén jī yíng

国语辞典
1.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较早使用火枪武器。清沿明制,于咸丰十一年选八旗满洲﹑蒙古﹑汉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军队名。 明 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较早使用火枪武器。 清 沿 明 制,于 咸丰 十一年选八旗 满洲、蒙古、汉 军及前锋、护军步军、火器、健锐诸营之精锐者充之。常守卫于 紫禁城 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历代职官表·火器健锐虎枪各营·明》:“明 置 神机营,以肄习鎗礮,又置兵仗、军器二局,以分司製造,而火器之制如备。”
郑观应 《盛世危言·电报》:“曩奉神机营札委在 沪 采办军械及侦探中外军情时,苦于电线未通,机事不密,因购德律风四具、军线百里。”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神机营 (明清时持火器军队的名称)

  • 军队名。明代京城禁卫军中三大营之一,是明朝军队中专门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队,开启了世界上火器部队的先河。清朝沿用明朝军制,设火器营常守卫于紫禁城及三海,皇帝巡行时亦扈从。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建立的神机营俗称洋枪队则是一支装备洋枪、洋炮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