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蚜

词典解释

高粱害虫。昆虫纲,同翅目,蚜科。体长约2毫米,淡黄或淡赤色,前翅翅脉黑色,额瘤不显著。年发生16~20代,以卵在荻草的叶鞘或叶背上越冬。聚集叶背吸食叶液并排泄蜜露于叶面,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叶、茎变红枯萎。防治法:喷洒药剂。

词典名字:

高粱蚜

词典发音:

gāo liáng yá

国语辞典
蚜虫的一种。有翅胎生的雌蚜,头和胸部都是黑色;无翅胎生的雌蚜,淡黄而略带灰色。是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玉米﹑甘蔗和麦类等农作物。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蚜虫的一种。有翅胎生的雌蚜,头和胸部都是黑色;无翅胎生的雌蚜,淡黄而略带灰色。是高粱的主要害虫之一,也危害玉米甘蔗和麦类等农作物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

高粱蚜

  • 高粱蚜,Melanaphis sacchari (Zehntner,1897),为同翅目蚜科色管蚜属的一种昆虫。分布中国各地。以成、若蚜聚集在高粱叶背,由下部叶片向上蔓延,刺吸汁液,并排出大量蜜露,滴落在茎叶上,油亮发光,致寄主养分大量消耗,影响光合作用和产品质量。轻的叶片变红,重的叶枯,穗粒不实或不能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或绝收。主要寄生在寄主叶片背面,由下向上扩展,主要为害高粱。而玉米蚜主要寄生在心叶或穗部,除为害高粱外,还可为害玉米、谷子、小麦及其他禾本科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