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舌兰

词典解释: lóng shé lán 1.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肉质肥厚,倒披针形,灰绿色,边缘有钩刺。花黄绿色,栽培多年后才开花,结实后就枯死。原产墨西哥。供观赏。国语辞典注音 ㄌㄨㄥˊ ㄕㄜˊ ㄌㄢˊ  拼音 lóng shé lán植物名。龍舌蘭科龍舌蘭屬,多年生大草本。葉為長倒披針狀篦形,黃色,邊緣帶刺,呈放射狀叢生。夏日開花,淡黃色,花後結圓柱狀長橢圓形果實。結實後全體就枯死。主要供觀賞用,根有利尿作用,能治梅毒。

词典名字:

龙舌兰

词典发音:

lóng shé lán

国语辞典

龙舌兰 lóngshélán

[century plant] 龙舌兰属的任何植物,叶肉质,簇生成莲座状,多年才成熟开花一次,然后死去

基本解释

龙舌兰[ lóng shé lán ]

⒈  植物名。龙舌兰科龙舌兰属,多年生大草本。叶为长倒披针状篦形,黄色,边缘带刺,呈放射状丛生。夏日开花,淡黄色,花后结圆柱状长椭圆形果实。结实后全体就枯死。主要供观赏用,根有利尿作用,能治梅毒

引证解释

⒈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肉质肥厚倒披针形,灰绿色,边缘有钩刺。花黄绿色,栽培多年后才开花,结实后就枯死。原产 墨西哥。供观赏。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福建 野生着的芦荟,一到 北京 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