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

词典解释

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该部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卫拉特其余三部,势力达到天山南路。该部上层贵族噶尔丹等,勾结沙俄,攻掠喀尔喀蒙古,侵袭青海、西藏,袭击哈萨克、布鲁特(柯尔克孜)等部,不断破坏统一。清朝为平息准噶尔叛乱,自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多次用兵,始将其平定,在其地实行盟旗制度。参见“卫拉特”。

词典名字:

准噶尔

词典发音:

zhǔn gá ěr

国语辞典
清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绰罗斯为姓,故又名绰罗斯部。原游牧于天山北路塔尔巴哈台东和博克河﹑萨里山一带,后以伊犁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天山南路。乾隆二十年(1755年)为清军击溃。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⒈  清 卫拉特蒙古 四部之一。因部族首领以 绰罗斯 为姓,故又名 绰罗斯部。原游牧于 天山 北路 塔尔巴哈台 东和 博克河、萨里山 一带,后以 伊犁 为中心,兼并其他三部,势力扩大到 天山 南路。 乾隆 二十年(1755年)为 清 军击溃。 《清史稿·地理志二五》:“杜尔伯特部 十六旗:至京师六千餘里。

元 臣 孛罕 之裔,姓 绰罗斯,六传至 额森,即 乜先,生二子。长 伯罗纳哈勒,为 杜尔伯特部 祖,次 额斯墨特尔诺颜,为 準噶尔部 祖。”
魏源 《<海国图志>叙》:“昔 準噶尔 跳踉於 康熙,雍正两朝,而电埽於 乾隆 之中叶。”

成语解释
网络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