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天恤民

成语名字:

畏天恤民

成语发音:

wèi tiān xù mín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拼音 ㄨㄟˋ ㄊ一ㄢ ㄒㄨˋ ㄇ一ㄣˊ

解释 畏:敬畏;恤:周济。敬畏上天,怜爱下民。

出处 宋·朱熹《辞免进职奏状》:“既闵然有畏天恤民之诚,而圣训丁宁又无非恻怛焦劳之实。”

用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感情 畏天恤民是中性词。

繁体 畏天卹民

近义 畏天爱民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wèi tiān xù mín
【简拼】:wtxm
【解释】:天:上天;恤:救济。敬畏上天,救济下民。古代维护封建统治的伦理观念。
【出处】:宋·苏辙《栾城集•第四表许允批答二首》:“,本朕躬平日之志,避殿损膳,抑祖宗故事之常。”
【示例】:
【近义词】:畏天爱民
【语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