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轻重缓急
成语发音:
qīng zhòng huǎn jí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解释 缓:慢;不急。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 先秦 管仲《管子 国蓄》:“岁有凶穰,故谷有贵贱;令有缓急,故物有轻重。”
例子 事有轻重缓急,不能不从长计较哩。(清 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五回)
正音 “重”,不能读作“chóng”。
辨形 “急”,不能写作“极”。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事情。
感情 轻重缓急是中性词。
繁体 輕重緩急
反义齐头并进
英语 order of importance and emergency
俄语 насущность и очрёдность
日语 軽重と緩急
德语 Grad der Wichtigkeit und Dringlichkeit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qīng zhòng huǎn jí
【简拼】:qzhj
【解释】:指各种事情中有主要的和次要的,有急于要办的和可以慢一点办的。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七:“古之人有至于张空弮、罗雀鼠而民无二志者,非上之信有以结其心乎?此又权于缓急轻重之间而为不得已之计也。”
【示例】:事有~,不能不从长计较哩。 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五回
【近义词】:缓急轻重、有条不紊
【反义词】:齐头并进
【语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