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 相关名句
虽然习惯上把《战国策》归为历史著作,但它的情况与《左传》、《国语》等有很大不同。有许多记载,作为史实来看是不可信的。如《魏策》中著名的“唐且劫秦王”,写唐且在秦廷中挺剑胁逼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就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这一类内容,与其说是历史,还不如说是故事。《战国策》的思想观念,就其主流来说,与《左传》等史书也有截然不同之处。刘向序说:“战国之时,君德浅薄,为之谋策者,不得不因势而为资,据时而为画。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虽不可以临教化,兵革救急之势也。”战国时代,是春秋以后更激烈的大兼并时代,过去还勉强作为虚饰的仁义礼信之说,在这时已完全被打破。国与国之间,如今讲的是以势相争,以智谋相夺。那些活跃在政治舞台上的策士,也只是以自己的才智向合适的买主换取功名利禄,朝秦暮楚,毫不为怪… ► 相关名句
目录
周秦 战国策卷一
周秦 战国策卷二
周秦 战国策卷三
周秦 战国策卷四
周秦 战国策卷五
周秦 战国策卷六
周秦 战国策卷七
齐楚 战国策卷八
齐楚 战国策卷九
齐楚 战国策卷十
齐楚 战国策卷十一
齐楚 战国策卷十二
齐楚 战国策卷十三
齐楚 战国策卷十四
齐楚 战国策卷十五
齐楚 战国策卷十六
齐楚 战国策卷十七
赵魏 战国策卷十八
赵魏 战国策卷十九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一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二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三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四
赵魏 战国策卷二十五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六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七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八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二十九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三十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三十一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三十二
韩燕宋卫中山 战国策卷三十三
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 战国策 》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