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  唐代 >  柳宗元

柳宗元的诗文(1296首)

谒金门·杨柳陌

杨柳陌,


宝马嘶空无迹。


新着荷衣人未识,


年年江海客。



梦觉巫山春色,


醉眼花飞狼籍。


起舞不辞无气力,


爱君吹玉笛。

分类标签:

恋情深

滴滴铜壶寒漏咽,醉红楼月。宴馀香殿会鸳衾,荡春心¤


真珠帘下晓光侵,莺语隔琼林。宝帐欲开慵起,恋情深。


玉殿春浓花烂漫,簇神仙伴。罗裙窣地缕黄金,奏清音¤


酒阑歌罢两沉沉,一笑动君心。永愿作鸳鸯伴,恋情深。

分类标签:

甘州遍

春光好,公子爱闲游。足风流。金鞍白马,雕弓宝剑,


红缨锦襜出长楸¤


花蔽膝,玉衔头。寻芳逐胜欢宴,丝竹不曾休。美人唱、


揭调是甘州,醉红楼。尧年舜日,乐圣永无忧。


秋风紧,平碛雁行低。阵云齐。萧萧飒飒,边声四起,


愁闻戍角与征鼙¤


青冢北,黑山西。沙飞聚散无定,往往路人迷。铁衣冷、


战马血沾蹄,破蕃奚。凤凰诏下,步步蹑丹梯。

分类标签:

上巳日涧南园期王山人陈七诸公不至

摇艇候明发,花源弄晚春。


在山怀绮季,临汉忆荀陈。


上巳期三月,浮杯兴十旬。


坐歌空有待,行乐恨无邻。


日晚兰亭北,烟开曲水滨。


浴蚕逢姹女,采艾值幽人。


石壁堪题序,沙场好解绅。


群公望不至,虚掷此芳晨。

分类标签:

翠光亭

钓舟浮浅濑,冈舍晚重林。


云放千峰出,花藏一径深。

分类标签: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括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分类标签:

游后湖赏莲花

蓼花蘸水火不灭,水鸟惊鱼银梭投。满目荷花千万顷,


红碧相杂敷清流。孙武已斩吴宫女,琉璃池上佳人头。

分类标签:

投所知

孤琴尘翳剑慵磨,自顾泥蟠欲奈何。千里交亲消息断,


一庭风雨梦魂多。题桥未展相如志,叩角谁怜甯戚歌。


唯赖明公怜道在,敢携蓑笠钓烟波。

分类标签:

定西番

鸡禄山前游骑,边草白,朔天明,马蹄轻¤


鹊面弓离短韔,弯来月欲成。一只鸣髇云外,晓鸿惊。


帝子枕前秋夜,霜幄冷,月华明,正三更¤


何处戍楼寒笛,梦残闻一声。遥想汉关万里,泪纵横。

分类标签: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分类标签:

菩萨蛮 其七

沈沈朱户横金锁,纱窗月影随花过。烛泪欲阑干,落梅生晚寒。


宝钗横翠凤,千里香屏梦。云雨已荒凉,江南春草长。

分类标签:

思简寂观旧游寄重道者

闲忆当年游物外,羽人曾许驻仙乡。溪头烘药烟霞暖,


花下围棋日月长。偷摘蟠桃思曼倩,化成蝴蝶学蒙庄。


俗缘未断归浮世,空望林泉意欲狂。

分类标签:

送姚端先辈归宁

知君归觐省,称意涉通津。解缆汀洲晓,张帆烟水春。


牵吟芳草远,贳酒乱花新。拜庆庭闱处,蟾枝香满身。

分类标签: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分类标签:

封建论

  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生人果有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然则孰为近?曰:有初为近。孰明之?由封建而明之也。彼封建者,更古圣王尧、舜、禹、汤、文、武而莫能去之。盖非不欲去之也,势不可也。势之来,其生人之初乎?不初,无以有封建。封建,非圣人意也。

  彼其初与万物皆生,草木榛榛,鹿豕狉狉,人不能搏噬,而且无毛羽,莫克自奉自卫。荀卿有言:“必将假物以为用者也。”夫假物者必争,争而不已,必就其能断曲直者而听命焉。其智而明者,所伏必众,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故近者聚而为群,群之分,其争必大,大而后有兵有德。又有大者,众群之长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属。于是有诸侯之列,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诸侯之列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封。于是有方伯、连帅之类,则其争又有大者焉。德又大者,方伯、连帅之类又就而听命焉,以安其人,然后天下会于一。是故有里胥而后有县大夫,有县大夫而后有诸侯,有诸侯而后有方伯、连帅,有方伯、连帅而后有天子。自天子至于里胥,其德在人者死,必求其嗣而奉之。故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夫尧、舜、禹、汤之事远矣,及有周而甚详。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城。然而降于夷王,害礼伤尊,下堂而迎觐者。历于宣王,挟中兴复古之德,雄南征北伐之威,卒不能定鲁侯之嗣。陵夷迄于幽、厉,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苌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余以为周之丧久矣,徒建空名于公侯之上耳。得非诸侯之盛强,末大不掉之咎欤?遂判为十二,合为七国,威分于陪臣之邦,国殄于后封之秦,则周之败端,其在乎此矣。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矣:亟役万人,暴其威刑,竭其货贿,负锄梃谪戍之徒,圜视而合从,大呼而成群,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

  汉有天下,矫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内而立宗子,封功臣。数年之间,奔命扶伤之不暇,困平城,病流矢,陵迟不救者三代。后乃谋臣献画,而离削自守矣。然而封建之始,郡国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继汉而帝者,虽百代可知也。

  唐兴,制州邑,立守宰,此其所以为宜也。然犹桀猾时起,虐害方域者,失不在于州而在于兵,时则有叛将而无叛州。州县之设,固不可革也。

  或者曰:“封建者,必私其土,子其人,适其俗,修其理,施化易也。守宰者,苟其心,思迁其秩而已,何能理乎?”余又非之。

  周之事迹,断可见矣:列侯骄盈,黩货事戎,大凡乱国多,理国寡,侯伯不得变其政,天子不得变其君,私土子人者,百不有一。失在于制,不在于政,周事然也。

  秦之事迹,亦断可见矣:有理人之制,而不委郡邑,是矣。有理人之臣,而不使守宰,是矣。郡邑不得正其制,守宰不得行其理。酷刑苦役,而万人侧目。失在于政,不在于制,秦事然也。

  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宰,不制其侯王。侯王虽乱,不可变也,国人虽病,不可除也;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迁之,勒兵而夷之耳。大逆未彰,奸利浚财,怙势作威,大刻于民者,无如之何,及夫郡邑,可谓理且安矣。何以言之?且汉知孟舒于田叔,得魏尚于冯唐,闻黄霸之明审,睹汲黯之简靖,拜之可也,复其位可也,卧而委之以辑一方可也。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朝拜而不道,夕斥之矣;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设使汉室尽城邑而侯王之,纵令其乱人,戚之而已。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明谴而导之,拜受而退已违矣;下令而削之,缔交合从之谋周于同列,则相顾裂眦,勃然而起;幸而不起,则削其半,削其半,民犹瘁矣,曷若举而移之以全其人乎?汉事然也。

  今国家尽制郡邑,连置守宰,其不可变也固矣。善制兵,谨择守,则理平矣。

  或者又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尤非所谓知理者也。

  魏之承汉也,封爵犹建;晋之承魏也,因循不革;而二姓陵替,不闻延祚。今矫而变之,垂二百祀,大业弥固,何系于诸侯哉?

  或者又以为:“殷、周,圣王也,而不革其制,固不当复议也。”是大不然。

  夫殷、周之不革者,是不得已也。盖以诸侯归殷者三千焉,资以黜夏,汤不得而废;归周者八百焉,资以胜殷,武王不得而易。徇之以为安,仍之以为俗,汤、武之所不得已也。夫不得已,非公之大者也,私其力于己也,私其卫于子孙也。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

  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今夫封建者,继世而理;继世而理者,上果贤乎,下果不肖乎?则生人之理乱未可知也。将欲利其社稷以一其人之视听,则又有世大夫世食禄邑,以尽其封略,圣贤生于其时,亦无以立于天下,封建者为之也。岂圣人之制使至于是乎?吾固曰:“非圣人之意也,势也。”

分类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