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点绛唇·高峡流云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沍。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

与顾章书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幽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从军行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还。
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向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晋祠泉

神哉叔虞庙,地胜出嘉泉。
一源其澄静,数步忽潺湲。
此异孰可穷,观者增恭虔。
锦鳞无敢钓,长生同水仙。
千家溉禾稻,满目江乡田。
我来动所思,致主愧前贤。
大道果能行,时雨宜不愆。
皆如恶祠下,生民无旱年。

答客问

龙跃汤泉云渐回,龙飞香殿气还来。龙潜龙见云皆应,天道常然何问哉!

湘川吊舜

伊予生好古,吊舜苍梧间。白日坐将没,游波凝不还。


九疑云动影,旷野竹成班。雁集蒹葭渚,猿啼雾露山。


南风吹早恨,瑶瑟怨长闲。元化谁能问,天门恨久关。

谷城逢杨评事

远自五陵独窜身,筑阳山中归路新。


横流夜长不得渡,驻马荒亭逢故人。

折桂令·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白水黄沙,倚遍栏干,数尽啼鸦。

咏梧桐

高梧百尺夜苍苍,乱扫秋星落晓霜。


如何不向西州植,倒挂绿毛幺凤皇。

青玉案

碧空黯淡同云绕。渐枕上、风声峭。明透纱窗天欲晓。珠帘才卷,美人惊报,一夜青山老。


使君留客金尊倒。正千里琼瑶未经扫。欺压梅花春信早。十分农事,满城和气,管取明年好。

浣溪沙

钿毂香车过柳堤,桦烟分处马频嘶,为他沉醉不成泥¤


花满驿亭香露细,杜鹃声断玉蟾低,含情无语倚楼西。


马上凝情忆旧游,照花淹竹小溪流,钿筝罗幕玉搔头¤


早是出门长带月,可堪分袂又经秋,晚风斜日不胜愁。


独立寒阶望月华,露浓香泛小庭花,绣屏愁背一灯斜¤


云雨自从分散后,人间无路到仙家,但凭魂梦访天涯。


依约残眉理旧黄,翠鬟抛掷一簪长,暖风晴日罢朝妆¤


闲折海棠看又拈,玉纤无力惹馀香,此情谁会倚斜阳。


翡翠屏开绣幄红,谢娥无力晓妆慵,锦帷鸳被宿香浓¤


微雨小庭春寂寞,燕飞莺语隔帘栊,杏花凝恨倚东风。


花月香寒悄夜尘,绮筵幽会暗伤神,婵娟依约画屏人¤


人不见时还暂语,令才抛后爱微嚬,越罗巴锦不胜春。


偏戴花冠白玉簪,睡容新起意沈吟,翠钿金缕镇眉心¤


小槛日斜风悄悄,隔帘零落杏花阴,断香轻碧锁愁深。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小市东门欲雪天,众中依约见神仙,蕊黄香画贴金蝉¤


饮散黄昏人草草,醉容无语立门前,马嘶尘烘一街烟。

春咏诗

杨柳乱如丝。


绮罗不自持。


春草黄复绿。


客心伤此时。


青苔已结洧。


碧水复盈淇。


日华照赵瑟。


风色动燕姬。


襟前万行泪。


故是一相思。

邵伯舟中

惊鱼时出浪花雪,短鬓凉吹水面风。远客行船秋色里,谁家吹笛月明中。

生查子(与王丰父、郑曼卿兄弟嵩山道中)

月在两山间,人在空明里。山色碧于天,月色光于水。
心闲物物幽,心动尘尘起。莫向动中来,长愿闲如此。

大龙湫记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尝从老先生来观大龙湫。苦雨积日夜,是日,大风起西北,始见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余,闻大声转出谷中,从者心掉。望见西北立石,作人俯势,又如大楹;行过二百步,乃见更作两股相倚立;更进百数步,又如树大屏风。而其颠谽谺,犹蟹两螯,时一动摇,行者兀兀不可入。转缘南山趾稍北,回视如树圭。又折而入东崦,则仰见大水从天上堕地,不挂著四壁,或盘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东岩趾有诺讵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风横射,水飞著人。走入庵避,余沫迸入屋,犹如暴雨至。水下捣大潭,轰然万人鼓也。人相持语,但见张口,不闻作声,则相顾大笑。先生曰:“壮哉!吾行天下,未见如此瀑布也。”

是后,予一岁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则皆水缩,不能如向所见。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上,渐闻有水声。乃缘石矼下,出乱石间,始见瀑布垂,勃勃如苍烟,乍大乍小,鸣渐壮急,水落潭上洼石,石被激射,反红如丹砂。石间无秋毫土气,产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凫毛。潭中有斑鱼二十余头,闻转石声,洋洋远去,闲暇回缓,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壮一倍,不可复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争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黄猿数十,闻声皆自惊扰,挽崖端偃木牵连下,窥人而啼。纵观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为瑞鹿寺。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谓南山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