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南北朝的诗集7767条

春夜山庭诗

春夜芳时晚。
幽庭野气深。
山疑刻削意。
树接纵横阴。
户对忘忧草。
池惊旅浴禽。
樽中良得性。
物外知余心。

七里濑

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


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


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


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


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既秉上皇心,岂屑末代诮。


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


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

奉和初秋西园应教诗

池亭三伏后,林馆九秋前。清泠间泉石,散漫杂风烟。


蕖开千叶影,榴艳百枝然。约岭停飞旆,凌波动画船。

五言画堂良夜履长在节歌管赋诗迾筵命酒十韵成篇

季冬初阳始,寒气尚萧飒。原叶或委低,岫云时吐欱。

雕树乍疏回,远峰自重沓。云兴四山霾,风动万籁答。

肃肃凝霜下,峨峨层冰合。复殿可以娱,于兹多延纳。

迢迢百尺观,杳杳三休閤。前后训导屏,左右文卫匝。

进退簪缨移,纵横壮思杂。幸矣天地泰,当无范雎拉。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关山月

关山三五月,客子忆秦川。
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
星旗映疏勒,云阵上祁连。
战气今如此,从军复几年。

采菱曲

相携及嘉月,


采菱度北渚。


微风吹棹歌,


日暮相容与。


采采不能归,


望望方延伫。


倘逢遗佩人,


预以心相许。

赠吴均诗三首 其二

远游济伊洛,秣马度清漳。邯郸饶美女,艳色含春芳。

鼓瑟未成曲,踏屣复翱翔。我本游客子,情爱在淮阳。

新知谁不乐,念旧苦人肠。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五言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陆东海谯山集诗

杳杳长役思。


思来使情浓。


恒忌光氛度。


藉蕙望春红。


青莎被海月。


朱华冒水松。


轻风暧长岳。


雄虹赫远峯。


日暮崦嵫谷。


参差彩云重。


永愿白沙渚。


游衍遂相从。


丹山有琴瑟。


不为忧伤容。

建除诗

建章连凤阙,蔼蔼入云烟。除庭发槐柳,冠剑似神仙。


满衢飞玉轪,夹道跃金鞭。平明尘雾合,薄暮风云骞。


定交太学里,射策云台边。执事一朝谬,朝市忽崩迁。


破家徒徇国,力弱不扶颠。危机空履虎,击恶岂如鹯。


成师凿门去,败绩裹尸旋。收魂不入斗,抱景问穹玄。


开颜何所说,空忆平生前。闭门穷巷里,静扫咏归田。

赋得帘尘诗

朝逐珠胎卷,夜傍玉钩垂。恒教罗袖拂,不分秋风吹。

采菱曲

妾家五湖口,采菱五湖侧。玉面不关妆,双眉本翠色。

日斜天欲暮,风生浪未息。宛在水中央,空作两相忆。

长安还至方山怆然自伤诗

秦军坑赵卒,遂有一人生。虽还旧乡里,危心曾未平。

淮源比桐柏,方山似削成。犹疑屯虏骑,尚畏值胡兵。

空村馀拱木,废邑有颓城。旧识既已似,新知皆异名。

百年三万日,处处此伤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