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南北朝的诗集7767条

效孙皓尔汝歌

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既不劝汝酒,亦不愿汝年。

咏雪诗

飘飖千里雪,倏忽度龙沙。从云合且散,因风卷复斜。

拂草如连蝶,落树似飞花。若赠离居者,折以代瑶华。

华山畿·风吹窗帘动

夜相思,风吹窗帘动,言是所欢来。

有人以断肠草寄怨予偶见戏反之

木名有连理,草名有宜男。
花有枝并头,禽有翼鹣鹣。
西方鸟共命,东海鱼比目。
莲花千万亿,鸳鸯三十六。
方州有交合,山县有阴阳。
合璧表玉德,双股别钗梁。
绣被百子衾,文枕蟠螭绮。
调听双声谐,人指双星喜。
相思为唐殿,合欢是汉宫。
雀屏开甲乙,龙剑匣雌雄。
之子赋断肠,称物作苦语。
聊拈嘉耦名,其他未遑举。

江南弄 游女曲

氛氲兰麝体芳滑。
容色玉耀眉如月。
珠佩婐{女巵}戏金阙。
戏金阙。
游紫庭。
舞飞阁。
歌长生。

饯谢文学离夜诗

汀洲千里芳,朝云万里色。悠然在天隅,之子去安极。


春潭无与窥,秋台谁共陟。不见一佳人,徒望西飞翼。

战城南

战城南,冲黄尘,丹旌电烻鼓雷震。


勍敌猛,戎马殷,横阵亘野若屯云。


仗大顺,应三灵,义之所感士忘生。


长剑击,繁弱鸣,飞镝炫晃乱奔星。


虎骑跃,华眊旋,朱火延起腾飞烟。


骁雄斩,高旗搴,长角浮叫响清天。


夷群寇,殪逆徒,馀黎落惠咏来苏。


奏恺乐,归皇都,班爵献俘邦国娱。

代淮南

淮南王。


好长生。


服食炼气读仙经。


琉璃药椀牙作盘。


金鼎玉匕合神丹。


合神丹。


戏紫房。


紫房彩女弄明珰。


鸾歌凤舞断君肠。

泛南湖至石帆诗

轨息陆途初,枻鼓川路始。


涟漪繁波漾,参差层峰峙。


萧疏野趣生,逶迤白云起。


登陟苦跋涉,䁹盼乐心耳。


即玩玩有竭,在兴兴无已。

拟咏怀十一

摇落秋为气,凄凉多怨情。


啼枯湘水竹,哭坏杞梁城。


天亡遭愤战,日蹙值愁兵。


直虹朝映垒,长星夜落营。


楚歌饶恨曲,南风多死声。


眼前一杯酒,谁论身后名!

闲坐

雨洗花叶鲜。


泉漫芳塘溢。


藉此闲赋诗。


聊用荡覊疾。


霡霂微雨散。


葳蕤蕙草密。


预藉芳筵赏。


沾生信昭悉。


紫葵窻外舒。


青荷池上出。


既阖颍川扉。


且卧淮南秩。


流独荡晚阴。


行云掩朝日。


念此兰蕙客。


徒有芳菲质。

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


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


既欢怀禄情,复协沧洲趣。


嚣尘自兹隔,赏心于此遇。


虽无玄豹姿,终隐南山雾。

月赋

  陈王初丧应、刘,端忧多暇。绿苔生阁,芳尘凝榭。悄焉疚怀,不怡中夜。


  乃清兰路,肃桂苑,腾吹寒山,弭盖秋阪。临浚壑而怨遥,登崇岫而伤远。于时斜汉左界,北陆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齐章,殷勤陈篇,抽毫进牍,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称曰:臣东鄙幽介,长自丘樊。味道懵学,孤奉明恩。臣闻沈潜既义,高明既经,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后庭。朒脁警阙,朏魄示冲,顺辰通烛,从星泽风。增华台室,扬采轩宫。委照而吴业昌,沦精而汉道融。


  若夫气霁地表,云敛天末,洞庭始波,木叶微脱。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濑。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列宿掩缛,长河韬映,柔祇雪凝,圆灵水镜。连观霜缟,周除冰净。君王乃厌晨欢,乐宵宴,收妙舞,弛清县。去烛房,即月殿,芳酒登,鸣琴荐。


  若乃凉夜自凄,风篁成韵,亲懿莫从,羇孤递进。聆皋禽之夕闻,听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练响,音容选和,徘徊房露,惆怅阳阿。声林虚籁,沦池灭波,情纡轸其何托,愬皓月而长歌。歌曰: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


  临风叹兮将焉歇,川路长兮不可越。


  歌响未终,余景就毕,满堂变容,回遑如失。又称歌曰:


  月既没兮露欲晞,岁方晏兮无与归。


  佳期可以还,微霜沾人衣。


  陈王曰:善。乃命执事,献寿羞璧,敬佩玉音,复之无斁。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春日诗

愁人试出牖,春色定无穷。参差依网日,澹荡入帘风。


落花还绕树,轻飞去隐空。徒令玉箸迹,双乘明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