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蔡戡的诗集163条

丁收仲寺丞挽诗

华屋平生处,伤心事已非。


彩衣方共乐,宝剑忽双飞。


漫说乘鸾去,终期化鹤归。


长年如有泪,感慨一沾衣。

题东皋

归来相望筑东皋,千载风流独慕陶。


两地林泉俱胜绝,二难人称总孤高。


地连衡岳浮空翠,天与湘江隔世鏖。


只恐山灵回俗驾,可容暇日再游遨。

张有年提举挽诗 其一

天上张公子,家声四海知。晚方持使节,聊复拥州麾。


岭峤多遗爱,蕃人亦去思。远民应罢市,泪堕岘山碑。

送莫子漳还朝

长安车马声隆隆,千官朝入明光宫。


我时迹通金闺籍,猥以麋鹿参鹓鸿。


魏阙联鑣竞趋走,汉殿属袂陪肃雍。


银章朱绂赤县令,一见倾盖稠人中。


缙绅交口誉盛美,政有三异如鲁恭。


不劳烹鲜抚赤子,不惮拔薤锄强宗。


二年惠泽洽百里,一日治行闻九重。


帝曰卿才当大用,乃使骥騄试蚁封。


毗陵今日股肱郡,往来水陆当其冲。


比年积蠹寝不治,公私赤立帑廪空。


与我共理二千石,无以逾此强项公。


割鸡焉用庖丁手,斲鼻乃见匠石工。


公初下车问疾苦,万家和气生春风。


政平讼理百废举,昔襦今袴喧儿童。


铃斋宴坐未暖席,宣室趣召还追锋。


公来邦人叹何暮,不谓公去仍匆匆。


依刘多士愿莫遂,借寇千里嗟无从。


圣朝吁俊方重内,此行自与登仙同。


高士不妨为主簿,先儒盖亦尝司农。


功名富贵傥来物,宁论小釜与大钟。


古人立朝有始末,出处进退常雍容。


君家伯氏典刑在,愿君勉力追前踪。


赠言敢窃仁者号,聊以写我磊磈胸。


方今天子尧舜上,安得稷契输诚衷。


士气委靡思苟得,民力雕弊屡告穷。


闻君欲草三千牍,宜以此语裨宸听。

东归喜而有作

投老何堪再落南,病躯宁敢望生还。


空惭马援标铜柱,自分班超老玉关。


万里梅花愁思外,五湖烟水梦魂间。


诏恩幸喜归田里,旋筑新堂榜爱閒。

书怀

消息观天道,炎凉阅世情。


禅心了生死,病骨识阴晴。


杜宇伤心切,梅花照眼清。


焚香读周易,顿觉此身轻。

不寐

独卧虚斋百念衰,枕边犹有数枝梅。


青灯看尽愁肠断,画角吹残旅梦回。


发为忧时浑欲雪,心存报国未全灰。


功名蹭蹬身先老,那更駸駸急景催。

忆小儿

中年再举子,可喜亦可怜。半晬已知父,举手拊我肩。


欲别不忍去,离怀重悽然。儿生苦多病,此念有拳拳。


江声鏖旅枕,展转不得眠。恍若闻儿声,常如在目前。


我思不能已,汝病何当痊。王事相促迫,平明又加鞭。

李粹伯侍御挽诗 其一

妙龄才气已无双,军阵飞扬翰墨场。白简空馀遗藁在,锦囊应有近诗藏。


生前且尽杯中物,死去犹堪地下郎。逸气不应埋宿草,会看千丈吐光芒。

新居用韩昌黎诗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庐为韵作十诗 其六

我居本宽馀,湫隘良有以。子舍虽不多,聚族五百指。


月俸均薄少,晨炊共甘美。忧责丛一身,冥行不知止。

重九日陪诸公游花田 其一

天遣奇花择地生,为怜体素更轻盈。一天秋色风光好,十顷寒香露气清。


不特炉熏资剩馥,最宜宝髻缀繁英。凭谁移向琼林去,乞与江梅作弟兄。

丐祠得请喜而有作示介卿

人心轻万仞,吾志在兼山。


知止今真止,求閒复得閒。


天应念衰病,人免笑痴顽。


二老风流在,何妨日往还。

盱眙

自古东南第一山,于今无异玉门关。


乱云衰草苍茫外,赤县神州指顾间。


击楫何人酬壮志,凭栏终日惨愁颜。


中原父老应遗恨,只见旃车岁往还。

刘公实母夫人董氏挽诗

列寺名卿重,慈闱寿母尊。


眼中看五世,膝下拥重孙。


九九登遐算,三三达妙门。


哀荣极终始,全福更何言。

和胡秉彝敷文岩桂四首

独占秋光自一奇,深藏岩壑少人知。


招还茉莉同为伴,欺压黄花不得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