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苏轼的诗集2639条

沁园春

情若连环,恨如流水,甚时是休。也不须惊怪,沈郎易瘦,也不须惊怪,潘鬓先愁。总是难禁,许多魔难,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欢杳杳,后会悠悠。
凝眸,悔上层楼,谩惹起、新愁压旧愁。向彩笺写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书邮。料到伊行,时时开看,一看一回和泪收。须知道,口这般病染,两处心头。

浣溪沙·送叶淳老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花落复次前韵

玉妃谪堕烟雨村,先生作诗与招魂。


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户寻短梦,青子缀枝留小园。


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


松明照坐愁不睡,井花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来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门。


多情好事馀习气,惜花未忍终无言。


留连一物吾过矣,笑领百罚空罍樽。

上梅直讲书

  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 “‘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 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而自乐其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未尝窥其门。 今年春,天下之士,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聚观而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 《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以卒岁”。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南乡子·春情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少年游(感旧)

莫怪鸳鸯绣带长,腰轻不胜舞衣裳。薄幸只贪游冶去,何处,垂杨系马恣轻狂。
花谢絮飞春又尽,堪恨。断弦尘管伴啼妆。不信归来但自看,怕见,为郎憔悴却羞郎。

雨中花慢·邃院重帘何处

邃院重帘何处,惹得多情,愁对风光。睡起酒阑花谢,蝶乱蜂忙。今夜何人,吹笙北岭,待月西厢。空怅望处,一株红杏,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傍人先觉,到处被着猜防。谁信道,些儿恩爱。无限凄凉。好事若无间阻,幽欢却是寻常。一般滋味,就中香美,除是偷尝。

菩萨蛮·西湖

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


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

满庭芳·归去来兮

余谪居黄州五年,将赴临汝,作《满庭芳》一篇别黄人。既至南都,蒙恩放归阳羡,复作一篇。

归去来兮,清溪无底,上有千仞嵯峨。画楼东畔,天远夕阳多。老去君恩未报,空回首、弹铗悲歌。船头转,长风万里,归马驻平坡。
无何。何处有,银潢尽处,天女停梭。问何事人间,久戏风波。顾谓同来稚子,应烂汝、腰下长柯。青衫破,群仙笑我,千缕挂烟蓑。

次韵景文山堂听筝三首 其三

荻花枫叶忆秦姝,切切么弦细欲无。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须。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天人几何同一沤,谪仙非谪乃其游,麾斥八极隘九州。
化为两鸟鸣相酬,一鸣一止三千秋。
开元有道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
西望太白横峨岷,眼高四海空无人;
大儿汾阳中令君,小儿天台坐忘真。
平生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瞋!
作诗一笑君应闻。

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而秋冬之交子由相继入

瞳瞳日脚晓犹清,细细槐花暖自零。


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


(仆射吕公、门下韩公、左丞刘公,皆自讲席大用。


)上尊初破早朝寒,茗碗仍沾讲舌干。


陛楯诸郎空雨立,故应惭悔不儒冠。


两鹤催颓病不言,年来相继亦乘轩。


误闻九奏聊飞舞,可得徘徊为啄吞。


微生偶脱风波地,晚岁犹存铁石心。


定是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


(乐天自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拜中书舍人。


轼虽不敢自比,然谪居黄州,起知文登,召为仪曹,遂忝侍従,出处老少大略相似,庶几复享此翁晚节闲适之乐焉。


泂酌亭诗?并引?

.琼山郡东,众泉觱发,然皆冽而不食。


丁丑岁六月,轼南迁过琼,始得双泉之甘于城之东北隅,以告其人,自是汲者常满,泉相去咫尺而异味。


庚辰岁六月十七日,迁于合浦,复过之。


太守承议郎陆公,求泉上之亭名与诗。


名之曰泂酌,其诗曰:泂酌彼两泉,挹彼注兹。


一瓶之中,有渑有淄。


以瀹以烹,众喊莫齐。


自江徂海,浩然无私。


岂弟君子,江海是仪。


既味我泉,亦哜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