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苏轼的诗集2639条

己未十月十五日狱中恭闻太皇太后不豫有赦作

庭柏阴阴昼掩门,乌知有赦闹黄昏。


汉宫自种三生福,楚客还招九死魂。


纵有锄犁及田亩,已无面目见丘园。


只应圣主如尧舜,犹许先生作正言。

廉泉

水性故自清,不清或挠之。


君看此廉泉,五色烂摩尼。


廉者为我廉,我以此名为。


有廉则有贪,有慧则有痴。


谁为柳宗元,孰是吴隐之。


渔父足岂洁,许由耳何淄。


纷然立名字,此水了不知。


毁誉有时尽,不知无尽时。


朅来廉泉上,捋须看鬓眉。


好在水中人,到处相娱嬉。

寓居合江楼

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


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


江风初凉睡正美,楼上啼鸦呼我起。


我今身世两相违,西流白日东流水。


楼中老人日清新,天上岂有痴仙人。


三山咫尺不归去,一杯付与罗浮春。


(予家酿酒名罗浮春。)

介亭饯杨杰次公

篮舆西出登山门,嘉与我友寻仙村。


丹青明灭风篁岭,环佩空响桃花源。


前朝欲上已蜡屐,黑云白雨如倾盆。


今晨积雾卷千里,岂畏触热生病根。


在家头陀无为子,久与青山为弟昆。


孤峰尽处亦何有,西湖镜天江抹坤。


临高挥手谢好住,清风万壑传其言。


风回响答君听取,我亦到处随君轩。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南歌子(再用前韵)

苒苒中秋过,萧萧两鬓华。寓身化世一尘沙。笑看潮来潮去、了生涯。


方士三山路,渔人一叶家。早知身世两聱牙。好伴骑鲸公子、赋雄夸。

生查子·诉别

三度别君来,此别真迟暮。白尽老髭须,明日淮南去。
酒罢月随人,泪湿花如雾。后月逐君还,梦绕湖边路。

临江仙·风水洞作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桃源忆故人·暮春

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


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

和钱穆父送别并求顿递酒(次韵)

联镳接武两长身,鹓鹭行中语笑亲。


九子羡君门户壮,八州怜我往来频。


伫闻东府开宾阁,便乞西湖洗塞尘。


更向青齐觅消息,要知従事是何人。

菩萨蛮·回文

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莺莺,莺莺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赠写御容妙善师

忆昔射策干先皇,珠帘翠幄分两厢。


紫衣中使下传诏,跪捧冉冉闻天香。


仰观眩晃目生晕,但见晓色开扶桑。


迎阳晚出步就坐,绛纱玉斧光照廊。


野人不识日月角,仿佛尚记重瞳光。


三年归来真一梦,桥山松桧凄风霜。


天容玉色谁敢画,老师古寺昼闭房。


梦中神授心有得,觉来信手笔已忘。


幅巾常服俨不动,孤臣入门涕自滂。


元老侑坐须眉古,虎臣立侍冠剑长。


平生惯写龙凤质,肯顾草间猿与獐。


都人踏破铁门限,黄金白璧空堆床。


尔来摹写亦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不须览镜坐自了,明年乞身归故乡。

三槐堂铭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孙莘老求墨妙亭诗

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


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徐家父子亦秀绝,字外出力中藏棱。


峄山传刻典刑在,千载笔法留阳冰。


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


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


吴兴太守真好古,购买断缺挥缣缯。


龟趺入座螭隐壁,空斋昼静闻登登。


奇踪散出走吴越,胜事传说夸友朋。


书来讫诗要自写,为把栗尾书溪藤。


后来视今犹视昔,过眼百年如风灯。


他年刘郎忆贺监,还道同时须服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