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苏轼的诗集2639条

和孔密州五绝 其五 堂后白牡丹

城西千叶岂不好,笑舞春风醉脸丹。何似后堂冰玉洁,游蜂非意不相干。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其四 远楼

西山烟雨捲疏帘,北户星河落短檐。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陶潜。

澄迈驿通潮阁二首

余生欲老南海村,帝遣巫阳召我魂[1]。


杳杳天低鹊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

集英殿春宴教坊词致语口号臣闻人和则气和,

万人歌舞乐芳辰,长养恩深第四春。


令下风雷常有信,时来草木岂知仁。


璇玑已正三阶泰,玉琯初知九奏均。


更欲年年同此乐,故应相继得元臣。

张近几仲有龙尾子石砚以铜剑易之

我家铜剑如赤蛇,君家石砚苍璧橢而洼。


君持我剑向何许,大明宫里玉佩鸣冲牙。


我得君砚亦安用,雪堂窗下尔雅笺虫虾。


二物与人初不异,飘落高下随风花。


蒯缑玉具皆外物,视草草玄无等差。


君不见秦赵城易璧,指图睨柱相矜夸。


又不见二生妾换马,骄鸣啜泣思其家。


不如无情两相与,永以为好譬之桃李与琼华。

送程七表弟知泗州

江湖不在眼,尘土坐满颜。


系舟清洛尾,初见淮南山。


淮山相媚好,晓镜开烟鬟。


持此娱使君,一笑簿领间。


使君如天马,朝燕暮荆蛮。


时无王良手,空老十二闲。


聊当出毫末,化服狡与顽。


勿谓无人知,古佛临涛湾。


赤子视万类,流萍阅人寰。


但使此可人,余事真茅菅。

徐州送交代仲达少卿

此身无用且东来,赖有江山慰不才。


旧尹未嫌衰废久,清尊犹许再三开。


满城遗爱知谁继,极目扁舟挽不回。


归去青云还记否,交游胜绝古城隈。

葛延之赠龟冠

南海神龟三千岁,兆协朋从生庆喜。


智能周物不周身,未免人钻七十二。


谁能用尔作小冠,岣嵝耳孙创其制。


君今此去宁复来,欲慰相思时整视。

濠州七绝 浮山洞(洞在淮上夏潦不能及而冬

人言洞府是鳌宫,升降随波与海通。


共坐船中那得见,乾坤浮水水浮空。

记所见开元寺吴道子画佛灭度,以答子由,题画文殊、普贤

西方真人谁所见?衣被七宝从双狻。当时修道颇辛苦,柳生两肘乌巢肩。


初如濛濛隐山玉,渐如濯濯出水莲。道成一旦就空灭,奔会四海悲人天。


翔禽哀响动林谷,兽鬼踯躅泪迸泉。庞眉深目彼谁子,绕床弹指性自圆。


隐如寒月堕清昼,空有孤光留故躔。春游古寺拂尘壁,遗像久此霾香烟。


画师不复写名姓,皆云道子口所传。纵横固已蔑孙、邓,有如巨鳄吞小鲜。


来诗所誇孰与此,安得携挂其旁观。

刘顗宫苑,退老于庐山石碑庵,顗,陕西人,

雕弓挂壁耻言勋,笑人渔樵便作群。


五马亲来看射虎,不愁醉尉恼将军。

留题石经院三首

葱蒨门前路,行穿翠密中。


却来堂上看,岩谷意无穷。


夭矫庭中桧,枯枝鹊踏消。


瘦皮缠鹤骨,高顶转龙腰。


窈窕山头井,潜通伏涧清。


欲知深几许,听放辘轳声。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菩萨蛮(夏景回文)

火云凝汗挥珠颗。颗珠挥汗凝云火。琼暖碧纱轻。轻纱碧暖琼。
晕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晕。闲照晚妆残。残妆晚照闲。

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冯 通:凭)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共适 一作:共食)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