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袁宏道的诗集1111条

听朱生说水浒传

少年工谐谑,颇溺滑稽传。后来读水浒,文字益奇变。


六经非至文,马迁失组练。一雨快西风,听君酣舌战。

王闇然馆中看梅 其二

竹外斜侵十步强,千枝万朵亚邻墙。东风若过黄梅节,吹得先生醋瓮香。

第五泄

银河夜长天堤绽,空中现出琉璃变。电布云奔一派垂,山都昼吼白龙战。


四壁阴阴吹雨足,画峦活舞玲珑玉。天孙夜夜踏歌来,一曲飞珠二万斛。

短歌燕中逢乐之律作

下马一言,不及暄寒。昔年毛羽,今日肺肝。我怀如痞,君怀几许。


登堂直视,无心可举。明月浮空,清霜堕地。将军北园,金吾西第。


罗屏昼掩,金罍夜开。呼卢射覆,飞爵流杯。吾为若舞,若为吾歌。


剑去龙沉,逝将奈何。情长刻短,炉寒火青。歌尊乱箸,谁是主人。


鹏飞九万,为鸴鸠笑。我欲携君,连翩海峤。

湖上赠钱塘汤令 其三

罗绮如烟粉作丘,青娥国里小诸侯。河阳不敢谈花事,只是天堂见亦羞。

王章甫送余石头口因共游赤壁章甫将归读书九峰山 其二

晴柳烟江路,幽探喜共君。暮风歌鸟翮,春水玩鱼纹。


石老犹含态,蛟闲不起云。沙头寻鹭侣,且莫话三分。

登高有怀

秋菊开谁对,寒郊望更新。乾坤东逝水,车马比来尘。


屈指悲时事,停杯忆远人。汀花与岸草,何处不伤神。

华顶示同游樗道人

踏遍秋云琢紫苔,巨灵掌上觅松栽。公超旧谷犹疑雾,方朔前生解役雷。


幻诡也能通道术,诙谐大抵近仙才。芙蓉一削五千仞,不是狂夫不上来。

竹枝词 其六

长樯铁鹿破洪涛。木绵子花七尺高。搜时蛮力强三虎,抛掷轻如一鸟毛。

送李季宣比上 其一

长短丹枫道,高低白雪枝。奚如肩古帙,骏尾束红丝。


闺月能通梦,边烽易入诗。因思誇官日,是我见朝时。

徐文长传

余一夕坐陶太史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急呼周望:“《阙编》何人作者,今邪古邪?”周望曰:“此余乡徐文长先生书也。”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盖不佞生三十年,而始知海内有文长先生,噫,是何相识之晚也!因以所闻于越人士者,略为次第,为《徐文长传》。

徐渭,字文长,为山阴诸生,声名藉甚。薛公蕙校越时,奇其才,有国士之目。然数奇,屡试辄蹶。中丞胡公宗宪闻之,客诸幕。文长每见,则葛衣乌巾,纵谈天下事,胡公大喜。是时公督数边兵,威镇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议者方之刘真长、杜少陵云。会得白鹿,属文长作表,表上,永陵喜。公以是益奇之,一切疏计,皆出其手。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视一世士无可当意者。然竟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雨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摸拟损才,不以议论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欧阳公所谓“妖韶女老,自有余态”者也。间以其余,旁溢为花鸟,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张太史元汴力解,乃得出。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显者至门,或拒不纳。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周望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余同年有官越者,托以抄录,今未至。余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独身未贵耳。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予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悲夫!

泊西洞庭

白浪浸天冷,青山引黛长。朝童迷水怪,夜女出江黄。


种橘皆成市,凿山半作堂。路疑烦指点,洞口觅渔郎。

花朝日白苏斋看梅

一倍惜花时,寒香滴酒卮。幸依无事客,且喜不蟠枝。


近枕通幽梦,安禅伴净尼。未知白苏老,酬唱几番诗。

郝公琰邀过禅堂访诸高衲 其二

幽院日清和,墙苔与径莎。到来閒挂少,始觉顶毛多。


病亦强人健,愁犹胜客歌。且休谈出世,入世又如何。

雁字 其八

轻飘乱洒入纤浓,挂角羚羊那有纵。鸦点纷纭呈恶札,鹰蟠险怒出狂锋。


征图每暗蓬婆雪,退墨虚留石廪峰。我亦频年有蠹癖,扶摇犹可一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