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写人的诗集1659条

西江月·闻道双衔凤带

闻道双衔凤带,不妨单著鲛绡。夜香知与阿谁烧。怅望水沈烟袅。


云鬓风前绿卷,玉颜醉里红潮。莫教空度可怜宵。月与佳人共僚。

柳腰轻·英英妙舞腰肢软

英英妙舞腰肢软。章台柳、昭阳燕。锦衣冠盖,绮堂筵会,是处千金争选。顾香砌、丝管初调,倚轻风、佩环微颤。


乍入霓裳促遍。逞盈盈、渐催檀板。慢垂霞袖,急趋莲步,进退奇容千变。算何止、倾国倾城,暂回眸、万人断肠。

单于罢战却归题善阳馆

单于南去善阳关,身逐归云到处闲。


曾是五年莲府客,每闻胡虏哭阴山。

咏史诗。昆明池

欲出昆明万里师,汉皇习战此穿池。


如何一面图攻取,不念生灵气力疲。

广武怀古

河水城下流,登城望弥惬。海云飞不断,岸草绿相接。


龙门无旧场,武牢有遗堞。扼喉兵易守,扪指计何捷。


天夺项氏谋,卒成汉家业。乡山遥可见,西顾泪盈睫。

行路难

双丝作绠系银瓶,百尺寒泉辘轳上。悬丝一绝不可望,


似妾倾心在君掌。人生意气好迁捐,只重狂花不重贤。


宴罢调筝奏离鹤,回娇转盼泣君前。君不见,眼前事,


岂保须臾心勿异。西山日下雨足稀,侧有浮云无所寄。


但愿莫忘前者言,锉骨黄尘亦无愧。行路难,劝君酒,


莫辞烦,美酒千钟犹可尽,心中片愧何可论。


一闻汉主思故剑,使妾长嗟万古魂。

放少师行脚时颂

放汝南行入大津,碧潭深处养金鳞。等闲莫与凡鱼伴,直透龙门便出身。

蓝田溪杂咏二十二首。远山钟

风送出山钟,云霞度水浅。欲知声尽处,鸟灭寥天远。

赠常侍御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


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大贤有卷舒,季叶轻风雅


。匡复属何人,君为知音者。


传闻武安将,气振长平瓦。


燕赵期洗清,周秦保宗社。


登朝若有言,为访南迁贾。

怀素上人草书歌

楚僧怀素工草书,古法尽能新有馀。神清骨竦意真率,


醉来为我挥健笔。始从破体变风姿,一一花开春景迟。


忽为壮丽就枯涩,龙蛇腾盘兽屹立。驰毫骤墨剧奔驷,


满坐失声看不及。心手相师势转奇,诡形怪状翻合宜。


人人细问此中妙,怀素自言初不知。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同诸公饯陈明府

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净香空徘徊。


花下印文字,林间咏觞杯。群官饯宰官,此地车马来。

与生公寻幽居处

同方久厌俗,相与事遐讨。及此云山去,窅然岩径好。


疑入武陵源,如逢汉阴老。清谐欣有得,幽闲欻盈抱。


我本玉阶侍,偶访金仙道。兹焉求卜筑,所过皆神造。


岁晚林始敷,日晏崖方杲。不种缘岭竹,岂植临潭草。


即途可淹留,随日成黼藻。期为静者说,曾是终焉保。


今为简书畏,只令归思浩。

解氏从子继嗣诗卷

百派泉分共此源,一支才绝痛终天。楷模少似卢家正,风义多称邓氏贤。


识字更过阿买俊,能诗未及仲容年。芝兰玉树阶庭物,讵肯低眉愧谢玄。

途经秦始皇墓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


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


  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奏盆缻秦王,以相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