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写人的诗集1659条

题岳州僧舍

喜到重湖北,孤州横晚烟。鹭衔鱼入寺,鸦接饭随船。


松桧君山迥,菰蒲梦泽连。与师吟论处,秋水浸遥天。

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

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晖。


自嫌暂作仙城守,不逐莺来共燕飞。

经秦皇墓

左岗青虬盘,右坂白虎踞。谁识此中陵,祖龙藏身处。


别为一天地,下入三泉路。珠华翔青鸟,玉影耀白兔。


山河一易姓,万事随人去。白昼盗开陵,玄冬火焚树。


哀哉送死厚,乃为弃身具。死者不复知,回看汉文墓。

鄠杜旧居二首

却到山阳事事非,谷云谿鸟尚相依。阮咸贫去田园尽,


向秀归来父老稀。秋雨几家红稻熟,野塘何处锦鳞肥。


年年为献东堂策,长是芦花别钓矶。


一径寻村渡碧溪,稻花香泽水千畦。云中寺远磬难识,


竹里巢深鸟易迷。紫菊乱开连井合,红榴初绽拂檐低。


归来满把如渑酒,何用伤时叹凤兮。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容州回逢陆三别

西南积水远,老病喜生归。此地故人别,空馀泪满衣。

新笋

乱迸苔钱破,参差出小栏。层层离锦箨,节节露琅玕.


直上心终劲,四垂烟渐宽。欲知含古律,试剪凤箫看。

江上送女道士褚三清游南岳

吴江女道士,头戴莲花巾。


霓衣不湿雨,特异阳台云。


足下远游履,凌波生素尘。


寻仙向南岳,应见魏夫人。

吾富有钱时

吾富有钱时,妇儿看我好。


吾若脱衣裳,与吾叠袍袄。


吾出经求去,送吾即上道。


将钱入舍来,见吾满面笑。


绕吾白鸽旋,恰似鹦鹉鸟。


邂逅暂时贫,看吾即貌哨。


人有七贫时,七富还相报。


图财不顾人,且看来时道。

碧城三首

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


阆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


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七夕来时先有期,洞房帘箔至今垂。


玉轮顾兔初生魄,铁网珊瑚未有枝。


检与神方教驻景,收将凤纸写相思。


武皇内传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浣溪沙·晚逐香车入凤城

晚逐香车入凤城,东风斜揭绣帘轻,慢回娇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计是?便须佯醉且随行,依稀闻道太狂生。

赠江华长老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庭燎

夜如何其?夜未央,庭燎之光。君子至止,鸾声将将。


夜如何其?夜未艾,庭燎晣晣。君子至止,鸾声哕哕。


夜如何其?夜乡晨,庭燎有辉。君子至止,言观其旂。

留侯论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辱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辱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辱惊,无故加之而辱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辱察,以为鬼物,亦已过矣。且其意辱在书。

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罪夷灭者,辱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辱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辱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辱死者,其间辱能容发,盖亦已危矣。

千金之子,辱死于盗贼,何者?其身之可爱,而盗贼之辱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辱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辱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逆;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于会稽,而归臣妾于吴者,三年而辱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辱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辱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于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辱怪者,此固秦皇之所辱能惊,而项籍之所辱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辱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唯辱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辱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辱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选自《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