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历史的诗集102条

将之霅溪寄别择梧师

白云深处草堂闲,曾伴支公薄暮还。


独上孤舟欲西去,倚樯回望祇青山。

兰陵王·恨之极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六国论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


  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野。秦之有韩、魏,譬如人之有腹心之疾也。韩、魏塞秦之冲,而弊山东之诸侯,故夫天下之所重者,莫如韩、魏也。昔者范睢用于秦而收韩,商鞅用于秦而收魏,昭王未得韩、魏之心,而出兵以攻齐之刚、寿,而范雎以为忧。然则秦之所忌者可以见矣。


  秦之用兵于燕、赵,秦之危事也。越韩过魏,而攻人之国都,燕、赵拒之于前,而韩、魏乘之于后,此危道也。而秦之攻燕、赵,未尝有韩、魏之忧,则韩、魏之附秦故也。夫韩、魏诸侯之障,而使秦人得出入于其间,此岂知天下之势邪!委区区之韩、魏,以当强虎狼之秦,彼安得不折而入于秦哉?韩、魏折而入于秦,然后秦人得通其兵于东诸侯,而使天下偏受其祸。


  夫韩、魏不能独当秦,而天下之诸侯,藉之以蔽其西,故莫如厚韩亲魏以摈秦。秦人不敢逾韩、魏以窥齐、楚、燕、赵之国,而齐、楚、燕、赵之国,因得以自完于其间矣。以四无事之国,佐当寇之韩、魏,使韩、魏无东顾之忧,而为天下出身以当秦兵;以二国委秦,而四国休息于内,以阴助其急,若此,可以应夫无穷,彼秦者将何为哉!不知出此,而乃贪疆埸尺寸之利,背盟败约,以自相屠灭,秦兵未出,而天下诸侯已自困矣。至于秦人得伺其隙以取其国,可不悲哉!

摸鱼儿·观潮上叶丞相

望飞来半空鸥鹭,须臾动地鼙鼓。截江组练驱山去,鏖战未收貔虎。朝又暮。诮惯得、吴儿不怕蛟龙怒。风波平步。看红旆惊飞,跳鱼直上,蹙踏浪花舞。


凭谁问,万里长鲸吞吐,人间儿戏千弩。滔天力倦知何事,白马素车东去。堪恨处,人道是、属镂怨愤终千古。功名自误。谩教得陶朱,五湖西子,一舸弄烟雨。

寄王校文

壮游江海总离居,岂料同君岁月疏。


湘水每劳怀旧梦,筠阳曾枉荐贤书。


霜空落叶清砧候,天入平芜白雁初。


自古长沙文化地,圣朝逢掖近何如?

古悠悠行

白景归西山,碧华上迢迢。


今古何处尽,千岁随风飘。


海沙变成石,鱼沫吹秦桥。


空光远流浪,铜柱从年消。

投壶辞

有酒如淮。
有肉如坻。
寡君中此。
为诸侯师。
有酒如渑。
有肉如陵。
寡君中此。
与君代兴。

答叔子

同调同时托胜流,全韬英气祓清愁。


座中变色休谈虎,众里呼名且应牛。


惯看浮云知世事,懒从今雨数交游。


宋王位业言犹在,赢得华年尚黑头。

陈百庸[凡]属题出峡诗画册

务观骑驴入剑门,百庸放棹出瞿峡。


诗成异曲诧同工,能画前贤输一着。



豪放淋淳蕴苦心,态穠韵远耐研寻。


毫端风虎云龙气,空外霜钟月笛音。

下第归桐冈园小酌

无策干明主,多情梦故林。


重来高阁上,终日听风琴。


绿酒邀狂态,闲云纵野心。


不知春已暮,花树碧成阴。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茫茫汝水抱城根,野色偷春入烧痕。


千点湘妃枝上泪,一声杜宇水边魂。


遥怜鸿隙陂穿路,尚想元和贼负恩。


粉堞女墙都已尽,恍如陶侃梦天门。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


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


封疆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相恩。


试问李斯长叹后,谁牵黄犬出东门。

小李将军金碧山水图

池岛疑秦属,云山似洛疆。


四围青嶂合,一望绿川长。


野浦全春树,人家半夕阳。


峰峦看似绣,草木讶闻香。


冻竹澌银雪,寒风落锦霜。


楼思王粲倚,谷忆郑生藏。


石发和烟润,林衣浥露光。


日华初布暖,风信未经凉。


水泛蛟龙迫,岩居豺虎防。


鱼情空渺漠,雁思更微茫。


独浩巢松兴,多怀辟谷方。


天台与蓬岛,对此永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