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生活的诗集609条

沁园春 赠春谷清禅师

智断坚刚,奋心决烈,便透玄关。把杀人手段,轻轾拈出,活人刀子,慢慢教看。一剑当空,万缘俱扫,方信道瞿昙即老聃。玄夙播,看春生寒谷,觌面慈颜。从他雪覆千山。那突兀孤峰青似蓝。况击竹拈花,都成骨董,扬眉瞬目,也是*顸。劫处风光,日前荐取,擘破面皮方罢参。如何是,那祖师的意,合掌和南。

当置酒

置酒宴嘉宾,瞩迥临飞观。绝岭隔天馀,长屿横江半。


日色花上绮,风光水中乱。三益既葳蕤,四始方葱粲。

浣溪沙·江村道中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浓雾知秋晨气润,薄云遮日午阴凉,不须飞盖护戎装。

相逢行

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


不知何年少?夹毂问君家。


君家诚易知,易知复难忘;


黄金为君门,白玉为君堂。


堂上置樽酒,作使邯郸倡。


中庭生桂树,华灯何煌煌。


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五日一来归,道上自生光;


黄金络马头,观者盈道傍。


入门时左顾,但见双鸳鸯;


鸳鸯七十二,罗列自成行。


音声何噰噰,鹤鸣东西厢。


大妇织绮罗,中妇织流黄;


小妇无所为,挟瑟上高堂:


“丈人且安坐,调丝方未央。”

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花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柳州峒氓

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海人谣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羌村三首·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


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


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


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


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


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


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

鹧鸪天·月满蓬壶灿烂灯

月满蓬壶灿烂灯,与郎携手至端门。贪看鹤阵笙歌举,不觉鸳鸯失却群。


天渐晓,感皇恩。传宣赐酒饮杯巡。归家恐被翁姑责,窃取金杯作照凭。

上元观鳌山诗

盛时调玉烛,佳节灿华灯。


象纬当黄道,鳌峰拥帝京。


金莲春放早,宝月夜同明。


圣寿天长久,讴歌乐太平。

泛溪

溪船泛渺瀰,渐觉灭炎辉。动水花连影,逢人鸟背飞。


深犹见白石,凉好换生衣。未得多诗句,终须隔宿归。

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古风·其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西上 一作:西岳)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观我四首 老

中年岁月渺前生,变尽孩提古性情。


犹剩颓光恋儿女,也循常格到公卿。


飞花堕溷春难挽,瞎马临池夜可惊。


几个飘然云水外,一枝竹杖万缘轻。

六一居士传

  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


  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


  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