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南北朝的诗集7767条

代淮南

淮南王。


好长生。


服食炼气读仙经。


琉璃药椀牙作盘。


金鼎玉匕合神丹。


合神丹。


戏紫房。


紫房彩女弄明珰。


鸾歌凤舞断君肠。

发后渚

江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从军乏衣粮,方冬与家别。


萧条背乡心,凄怆清渚发。


凉埃晦平皋,飞潮隐修樾。


孤光独徘徊,空烟视升灭。


途随前峰远,意逐后云结。


华志分驰年,韶颜惨惊节。


推琴三起叹,声为君断绝。

明月子

杪秋之遥夜,明月照高楼。登楼一回望,望见东陌头。


故人眇千里,言别历九秋。相思不相见,望望空离忧。

怨歌行

家住金陵县前,嫁得长安少年。


回头望乡泪落,不知何处天边?


胡尘几日应尽?汉月何时更圆?


为君能歌此曲,不觉心随断弦!

张衡传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在县中庭看月诗

移榻坐庭阴,初弦时复临。侍儿能劝酒,贵客解弹琴。


柏叶生鬟内,桃花出髻心。月光移数尺,方知夜已深。

胡笳曲

轻命重意气,古来岂但今。缓颊献一说,扬眉受千金。


边风落寒草,鸣笳坠飞禽。越情结楚思,汉耳听胡音。


既怀离俗伤,复悲朝光侵。日当故乡没,遥见浮云阴。

赠情人诗

雨骤行人断,云聚独悲深。傥更逢归雁,一一传情心。

独不见

别岛望风台,天渊临水殿。芳草生未积,春花落如霰。


出从张公子,还过赵飞燕。奉帚长信宫,谁知独不见。

泛湖归出楼中翫月五言

日落泛澄瀛,星罗游轻桡。


憩榭面曲汜,临流对回潮。


辍策共骈筵,并坐相招要。


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


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飚。


斐斐气幂岫,泫泫露盈条。


近瞩祛幽蕴,远视荡喧嚣。


晤言不知罢,从夕至清朝。

拟行路难·其六

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陇西行

未若蔽牛。


永保液瞒。


嗟我君子。


勖尔何言。

赠李若诗

初发清漳浦,春草正萋萋。今留素浐曲,夏木已成蹊。

尘起星桥外,日落宝坛西。庭空野烟合,巢深夕羽迷。

短歌虽制素,长吟当执圭。寄语当窗妇,非关惜马蹄。

发归濑三瀑布望两溪诗

我行乘日垂,放舟候月圆。


沫江免风涛,涉清弄漪涟。


积石竦两溪,飞泉倒三山。


亦既穷登陟,荒蔼横目前。


窥岩不睹景,披林岂见天。


阳乌尚倾翰,幽篁未为邅。


退寻平常时,安知巢穴难。


风雨非攸吝,拥志谁与宣。


倘有同枝条,此日即千年。

别南海宾化侯诗

石关通越井。
蒲涧迩灵洲。
此地何辽敻。
羣英逐远游。
高才袁彦伯。
令誉许文休。
悠焉值君子。
复此映芳猷。
崤函多险涩。
星管壮环周。
分歧泣世道。
念别伤边秋。
断山时结雾。
平海若无流。
惊鹭一羣起。
哀猿数处愁。
是日送归客。
为情自可求。
终谢能鸣鴈。
还同不系舟。
其如江海泣。
惆怅徒离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