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先秦的诗集1167条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鸱鸮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谯,予尾翛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哓!

暇豫歌

暇豫之吾吾不如鸟鸟。
人皆集于菀。
已独集于枯。

齐桓晋文之事

  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


  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


  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曰:“否!”


  “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途,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左传引谚

心苟无瑕。
何恤乎无家。
辅车相倚。
唇亡齿寒。
高下在心。
川泽纳污。
山薮藏疾。
瑾瑜匿瑕。
国君含垢。
民之多幸。
国之不幸。
非宅是卜。
惟怜是卜。
狼子野心。
老将知而耄及之。
臣一主二。
无过乱门。
室于怒市于色。
唯食忘忧。
民保于信。

琴歌

百里奚。
百里奚。
母已死。
葬南溪。
坟以瓦。
覆以柴。
舂黄藜。
搤伏鸡。
西入秦。
五羖皮。
今日富贵忘我为。

摽有梅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说 通: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被衣为啮缺歌

形若槁骸,心若死灰。


真其实知,不以故自持。


媒媒晦晦,无心而不可谋。


彼何人哉!

考槃

考槃在涧,硕人之宽。独寐寤言,永矢弗谖。


考槃在阿,硕人之薖。独寐寤歌,永矢弗过。


考槃在陆,硕人之轴。独寐寤宿,永矢弗告。

优孟歌

山居耕田苦。
难以得食。
起而为吏。
身贪鄙者余财。
不顾耻辱。
身死家室富。
又恐受赇枉法为奸触大罪。
身死而家灭。
贪吏安可为也。
念为廉吏。
奉法守职。
竟死不敢为非。
廉吏安可为也。

荀子引古言

衣与缪与。
不女聊。

荀子引逸诗

如霜雪之将将。


如日月之光明。


国有大命。


不可以告人。


妨其躬身。


凤凰秋秋。


其翼若干。


其声若箫。


有凤有凰。


乐帝之心。


长夜慢兮。


永思骞兮。


太古之不慢兮。


礼义之不愆兮。


何恤人之言兮。


涓涓源水。


不壅不塞。


毂既破碎。


乃大其辐。


事以败矣。


乃重太息。


墨以为明。


狐狸而苍。


采菽

采菽采菽,筐之莒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虽无予之?路车乘马。又何予之?玄衮及黼。


觱沸槛泉,言采其芹。君子来朝,言观其旂。其旂淠淠,鸾声嘒嘒。载骖载驷,君子所届。


赤芾在股,邪幅在下。彼交匪纾,天子所予。乐只君子,天子命之。乐只君子,福禄申之。


维柞之枝,其叶蓬蓬。乐只君子,殿天子之邦。乐只君子,万福攸同。平平左右,亦是率从。


汎汎杨舟,绋纚维之。乐只君子,天子葵之。乐只君子,福禄膍之。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大雅·思齐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惠于宗公,神罔时怨,神罔时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雍雍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肆戎疾不殄,烈假不瑕。不闻亦式,不谏亦入。肆成人有德,小子有造。古之人无斁,誉髦斯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