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烋(xiū)〕古同“咆哮”,猛兽怒吼;也形容人暴怒。
- 古同“炮”,把带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烧烤。
◎ 蒸煮:“~鳖鲜鱼。”
英语 roast, broil; bake
德语 braten, rösten
法语 rôtir
以火烧烤食物。《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炰鳖脍鲤。」汉·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岁时伏腊,亨羊炰羔,斗酒自劳。」
烤熟的食物。《文选·枚乘·七发》:「旨酒嘉肴,羞炰脍炙,以御宾客。」
参见「炰烋 」条。
【廣韻】【集韻】?同炮。【詩·小雅】炰
?膾鯉。【魯頌】毛炰胾羹。
又【詩·大雅】女炰烋于中國。【傳】炰烋,彭亨也。【箋】自矜氣健之貌。
又炰烋,亦作咆烋。【左思·魏都賦】克翦方命,吞滅咆烋。雲徹叛換,席卷虔劉。
又【集韻】俯九切,音缶。同缹。詳缹字註。
毛炙肉也。从火包聲。薄交切
(炮)毛炙肉也。炙肉者、貫之加於火。毛炙肉、謂肉不去毛炙之也。瓠葉傳曰。毛曰炮。加火曰燔。閟宫傳曰。毛炰豚也。周禮封人。毛炰之豚。鄭注。毛炮豚者、爓去其毛而炮之。內則注曰。炮者、以塗燒之爲名也。禮運注曰。炮、裹燒之也。按裹燒之卽內則之塗燒。鄭意詩禮言毛炮者、毛謂燎毛。炮謂裹燒。毛公則謂連毛燒之曰炮。爲許所本。六月、韓奕皆曰炰鼈。箋云。炰、以火孰之也。鼈無毛而亦曰炰。則毛與炮二事。鄭說爲長矣。炰與缹皆炮之或體也。韓奕之炰徐仙民音甫九反。大射篇注炮鼈或作缹、或作?。是知炰缹爲古今字。通俗文曰。燥煑曰缹。燥煑謂不過濡也。裹燒曰炮。燥煑亦曰炮。漢人燥煑多用缹字。缶聲包聲古音同在三部。从火。包聲。薄交切。古音在三部。
国际音标 pʰɑu˧˥; fou˨˩˦ 韩语罗马 PHO现代韩语 포
客家话 [海陆腔] pau2 bau1 [梅县腔] pau5 [台湾四县腔] pau2 bau1 [客英字典] pau5 pau2粤语 paau4潮州话 pau5
近代音 中古音 並母 肴韻 平聲 庖小韻 薄交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蕭部 ;王力系统:並母 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