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wū]
部首 总笔画 10
笔顺 ノ丨フ一一フ丶丶丶丶
五笔86 WNGO
五笔86 QOI
统一码 70CF
基本字义
  1. 鳥名。烏鴉。又稱“老鴰”、“老鴉”。羽毛通體或大部分黑色。《説文•烏部》:“烏,孝鳥也。”《小爾雅•廣鳥》:“純黑而反哺者謂之慈烏。”
  2. 黑色。如:烏雲;烏亮。《古今韻會舉要•虞韻》:“烏,黑色曰烏。”
  3. 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以“烏”為太陽的代稱。《山海經•大荒東經》:“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4. 蠶花的別名。即剛孵化出的幼蠶。清沈公鍊《廣蠶桑説輯補•飼蠶法•煖子令出説》:“(蠶)子之初出者名蠶花,亦名蟻,又名烏。”
  5. 副詞。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何”、“哪”。《廣韻•模韻》:“烏,安也,語辝也。”
  6. 嘆詞。同“嗚”。也作“”。表示感歎。《説文•烏部》:“烏,孔子曰:‘烏,?呼也。’”
  7. 通“”。嘔;吐出。《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一•漢鐃歌•朱鷺》:“朱鷺,魚以烏。”
  8. 姓。《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五下》:“烏氏出自姬姓。”
  1. 〔烏秅〕古代西域國名。《集韻•麻韻》:“烏,烏秅,西域國名。”
  1. 〔烏拉〕也作“靰?”。我國東北地區冬天穿的一種鞋,用皮革製成,裡面墊烏拉草。
英文翻译

英语 crow, rook, raven; black, dark

德语 Rabe, Krähe (S, Geo)​,schwarz (Adj)​,Wu (Eig, Fam)​,Uganda (Abkürzung für 烏干達)​ (Eig, Geo)​,Ukraine (Abkürzung für )​ (Eig, Geo)​,Uruguay (Abkürzung für 烏拉)​ (Eig, Geo)

法语 noir,sombre,obscur,corbeau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名〉

(1) (象形。本義:鳥名,烏鴉)

(2) 同本義 [crow]

燕雀烏鵲。——《楚辭·屈原·涉江》

又如:烏鳥(烏鴉之屬);烏鳶(烏鴉和老鷹);烏鵲(烏鴉和喜鵲);烏師(在妓院教唱或伴奏的樂師);烏鴉嘴(比喻說話討厭的人)

(3) 古代神話傳說太陽中有三足烏,因以「烏」爲太陽的代稱 [sun]

如:烏陽(太陽。亦喻昌明盛世);烏輪(日輪,太陽);烏焰(紅日);烏照(日光);烏飛兔走(時光流逝);烏星暗沒(日落);烏兔(日月)

(4) 剛孵化出的幼蠶 [young silkworm]

[蠶] 子初出者名蠶花,亦名蟻,又名烏。——《廣蠶桑說輯補》

詞性變化

〈形〉

黑色 [black;dark]

身披烏衣,手執耒耜,以率將士。——《三國志·鄧艾傳》

又如:烏衣(黑衣);烏巾(黑頭巾);烏丸(墨的別名);烏油(黑而光潤);烏麻(黑芝麻);烏黑黑(黑壓壓);烏絲(黑絲);烏靴(古官穿的黑色靴子);烏榜(用黑油塗飾的船);烏雲陣頭(大雨將到,烏雲密佈的情形);烏雲屯集(像烏雲一樣密集)

〈副〉

[指原因或理由] 怎麼;[指可能或似乎可能的原因] 怎麼 [how]

烏聞至樂?——《呂氏春秋·明理》

烏聞樑岷核陟方之館?——《文選·左思·吳都賦》

又如:烏有此事?

<嘆>

(1) 也作「於」。表示感嘆

烏見異則噪,…。——《埤雅》

(2) 另見

常用詞組

基本詞義

(1)

(2) 另見

常用詞組

常用词组
烏白菜,烏沉沉,烏燈黑火,烏洞洞,烏飛兔走,烏合之衆,烏黑,烏呼,烏江,烏金,烏拉,烏拉爾河,烏拉爾山脈,烏亮,烏溜溜,烏龍茶,烏魯木齊,烏帽,烏七八糟,烏漆墨黑,烏紗帽,烏蘇里江,烏塌菜,烏頭,烏塗,烏托邦,烏壓壓,烏鴉,烏煙瘴氣,烏藥,烏油油,烏有,烏魚,烏雲,烏雲壓頂,烏棗,烏賊,烏拉
國語辭典
  1. 烏鴉的簡稱。唐·張繼〈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2. 俗以為日中有烏,故日稱為「烏」。參見「烏兔 」條。晉·陶淵明〈怨詩楚調示龐主簿鄧治中〉詩:「造夕思雞鳴,及晨願遷。」

  3. 姓。如春秋時齊有烏餘。

  1. 黑色的。如:「烏雲」、「烏髮」。《史記·卷一一○·匈奴傳》:「北方盡驪馬,南方盡騂馬。」《儒林外史·第一四回》:「馬二先生身子又長,戴一頂高方巾,一幅烏黑的臉。」

  1. 染黑。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六·草部·鱧腸》:「汁塗眉髮,生速而繁。髭髮,益腎陰。」

  1. 表示反問的語氣,相當於「何」、「安」、「哪裡」、「怎麼」。《呂氏春秋·季夏紀·明理》:「故亂世之主聞至樂?不聞至榮,其樂不樂。」唐·韓愈〈言箴〉:「不知言之人,可與言?」

康熙字典
【巳集中】【火】烏·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6

〔古文〕??【唐韻】哀都切【集韻】【正韻】汪胡切,?音污。【說文】孝鳥也。象形。【埤雅】林罕以爲全象鳥形,但不注其目睛。烏體全黑,遠而不分別其睛也。【詩·邶風】莫黑匪烏。【小爾雅】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

又【前漢·眭弘傳】石立,後有白烏數千,下集其旁。

又【爾雅·釋鳥】燕白脰烏。【註】小爾雅云: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又】鸀山烏。

又【周禮·夏官·羅氏】掌羅烏鳥。【註】烏謂?居,鵲之屬。

又【小爾雅】去隂就陽者,謂之陽烏,鴻雁是也。

又【韻會】日中有三足烏。

又【說文】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註】徐鉉曰:俗作嗚,非是。【埤雅】烏又爲歎詞者,烏見異則噪,故以爲烏霍。烏霍,歎所異也。

又【玉篇】語辭也。

又【廣韻】安也。【正韻】何也。【史記·司馬相如傳】烏有先生者,烏有此事也。【註】徐廣曰:烏,一作惡。

又【史記·天官書】聚一十五星,蔚然曰郞位。【註】索隱曰:蔚然,漢書作哀烏,星之狀貌。【正字通】星經作依烏,後人因謂郞官爲依烏府。

又【韻會】黑色曰烏。【史記·匈奴傳】北方盡烏驪馬。【五代史·梁符彥卿傳】太祖賜以所乗愛馬一丈烏。

又【前漢·楊惲傳】仰天拊缶而呼烏烏。【註】師古曰:烏烏秦聲。關中舊有此曲,亦作嗚。【史記·李斯傳】歌呼嗚嗚。

又縣名。烏氏,因水而名。【前漢·地理志】安定郡烏氏。【註】烏水出西北入河。氏音支。

又烏程,烏傷,屬會稽郡。

又烏孫,烏桓,皆西域國名。

又【廣韻】姓也。齊大夫烏枚鳴。見【左傳】。

又赤烏,殿名。【左思·吳都賦】飾赤烏之暐曄。

又【集韻】【類篇】?於加切,音鴉。【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師古曰:烏,一加反。秅,直加反。

又【漢鼓吹曲】朱鷺魚以烏路訾邪,鷺何食,食茄下。不之食,不以吐,將以問誅者。下叶音鰕,者叶音遮。

又【集韻】【類篇】?於諫切,音晏。【前漢·西域傳】烏秅國。【註】鄭氏曰:烏秅音鷃拏。師古曰:急言之聲,如鷃拏耳。非正音也。

又【韻會】古文借作顧字。見義雲章。亦轉聲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孝鳥也。象形。孔子曰:“烏,?呼也。”取其助气,故以爲烏呼。凡烏之屬皆从烏。?,古文烏,象形。於,象古文烏省。哀都切〖注〗臣鉉等曰:今俗作嗚,非是。

《說文解字注》

(烏)孝鳥也。謂其反哺也。小爾雅曰:純黑而反哺者謂之烏。象形。鳥字點睛,烏則不,以純黑故不見其睛也。哀都切。五部。孔子曰:烏,亏呼也。亏各本作盱,今正。亏,於也。象气之舒。亏呼者,謂此鳥善舒气自叫,故謂之烏。取其助气,故㠯爲烏呼。此許語也。取其字之聲可以助气,故以爲烏呼字。此發明假借之法,與朋爲朋黨,韋爲皮韋,來爲行來,西爲東西,止爲足,子爲人偁一例。古者短言於,長言烏呼,於烏一字也。匡繆正俗曰:今文尚書悉爲於戲字,古文尚書悉爲烏呼字,而詩皆云於乎。中古以來文籍皆爲烏呼字。按經、傳、漢書烏呼無有作嗚呼者。唐石經誤爲嗚者,十之一耳。近今學者無不加口作嗚,殊乖大雅。又小顏云:古文尙書作烏呼,謂枚頤本也。今文尙書作於戲,謂漢石經也。洪适載石經尙書殘碑,於戲字尙四見,可證也。今匡繆正俗古今字互譌。凡烏之屬皆从烏。


(?)古文烏,象形。


(於)象古文烏省。此卽今之於字也,象古文烏而省之,亦?省爲革之類。此字葢古文之後出者,此字旣出,則又于、於爲古今字。釋詁、毛傳、鄭注經皆云:亏,於也。凡經多用于。凡傳多用於。而烏鳥不用此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wu˥ 唐代读音 *qo日语读音 KARASU IZUKUNSO韩语罗马 O现代韩语越南语 ô

客家话 [陆丰腔] wu1 [梅县腔] wu1 [台湾四县腔] wu1 [宝安腔] wu1 [海陆腔] wu1 [客语拼音字汇] vu1 [沙头角腔] wu1 [东莞腔] wu1 [客英字典] vu1粤语 wu1潮州话 ou1 , u1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平聲陰 嗚小空;中古音 影母 模韻 平聲 烏小韻 哀都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影母 模部 ;王力系统:影母 魚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