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dài]
部首 总笔画 10
笔顺 一フ丶丨フ一一一ノ丶
五笔86 AMU
五笔86 AYMU
统一码 8CA3
基本字义
  1. 求乞。《説文•貝部》:“貣,从人求物也。”
  2. 借貸。《廣韻•德韻》:“貣,假貣,謂從官借本賈也。”
  3. 貸免;寬恕。《新唐書•酷吏傳•崔器》:“李峴等執奏,乃以六等定罪,多所厚貣。”
  4. 通“”。變更;差錯。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貣,叚借為忒。”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乞求。《荀子·儒效》:「今有人於此,屑然藏千溢之寶,雖行貣而食,人謂之富矣。」

康熙字典
【酉集中】【貝】貣·康熙筆画:10 ·部外筆画:3

【唐韻】他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惕得切,?音忒。【說文】從人求物也。【廣韻】假貣,謂從官借本賈也。【前漢·韓王信傳】旦莫乞貣蠻夷。【後漢·桓帝紀】若王侯吏民有積穀者,一切貣得十分之三。【註】貣,吐得反。

又【廣韻】徒得切【集韻】【韻會】【正韻】敵德切,?音特。義同。【後漢·桓帝紀註】又徒得反。

又同忒。【史記·微子世家】卜五占之用,二衍貣。○按《書洪範》作忒。 【五經文字】貸,相承或借爲貣字。互詳貸字註。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从人求物也。从貝弋聲。他得切

『說文解字注』

(貣)從人求物也。從人猶向人也。謂向人求物曰貣也。按代弋同聲,古無去入之别。求人施人,古無貣貸之分。由貣字或作貸,因分其義,又分其聲。如求人曰乞,給人之求亦曰乞,今分去訖、去旣二音。又如假借二字,皆爲求者予者之通名。唐人亦有求讀上入,予讀兩去之說,古皆未必有是。貣别爲貸,又以改竄許書,尤爲異耳。經史内貣貸錯出,恐皆俗增人旁。?字,經典釋文、五經文字皆作?,俗作蟘,亦其證也。周禮泉府:凡民之貸者。注云:貸者謂從官借本賈也。廣韵卄五德云:貣謂從官借本賈也。其所據周禮正作貣。而周禮注中借者予者同用一字,釋文别其音,亦可知本無二字矣。从貝弋聲。他得切。亦徒得切。一部。按古多假貣爲差忒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Ąi˥˧

客家话 [海陆腔] tit7 [台湾四县腔] tit7 [客英字典] tit8粤语 tik1

近代音 中古音 透母 德韻 入聲 忒小韻 他德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德部 ;王力系统:透母 職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