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同“斫”,斩断。
英语 cut off
德语 abstellen, abschneiden
详细字义
◎ 斮 zhuó
〈动〉
(1) 斩;砍 [chop off]
斮,斩也。从斤,昔声。衺斩曰斫,正斩曰斮。——《说文》
鱼曰斮之。——《尔雅》
斮巨狿。——扬雄《羽猎赋》
斮朝涉之胫。——《书·泰誓下》
纣乃于此斮胫而视体也。——《水经注·济水》
郤克曰:“欺三军者,其法奈何?”曰:“法斮。”于是斮 逢丑父。——《公羊传·成公二年》
(2) 又如:斮涉(谓斩断冬月涉水者的胫骨);斮趾(砍断脚趾。谓暴虐滥刑);斮胫(斩断胫骨)
(3) 击;打 [strike;beat]
薛综注:“斮,击也。”
砍断、斩断。《说文解字·斤部》:「斮,斩也。」《书经·泰誓下》:「斮朝涉之胫。」《楚辞·东方朔·七谏·怨世》:「悲楚人之和氏兮,献宝玉以为石,遇厉武之不察兮,羌两 足以毕斮。」
削除鱼鳞。《尔雅·释器》:「鱼曰斮之。」晋·郭璞·注:「谓削鳞也。」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側角切【正韻】竹角切,
?音捉。【說文】斬也。【書·泰誓】斮朝涉之脛。【註】斬而視之。【疏】斮,斫也。【史記·魯仲連傳】因齊後至則斮。【註】欺三軍者,其法斮。
又【楚辭·七諫】羌兩足以畢斮。【註】斮,斷也。
又【爾雅·釋器】魚則斮之。【註】謂削鱗也。
又【廣韻】【集韻】?側略切,音灼。
又【集韻】士略切。義?同。
斬也。从斤昔聲。側略切
(斮)斬也。斬者、?也。?者、?也。斫用衺。斮、?用正。从斤。㫺聲。側略切。古音在五部。
国际音标 tʂuo˧˥ 日语读音 KIRU
客家话 [海陆腔] cok7 [梅县腔] cok7 [台湾四县腔] cok7 [客英字典] cok7粤语 zoek3
近代音 中古音 照莊母 覺韻 入聲 捉小韻 側角切 二等 開口;照莊母 藥韻 入聲 斮小韻 側略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精母 鐸部 ;王力系统:莊母 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