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gàn]
部首 总笔画 14
笔顺 一丨丨フ一一一丨ノ丶一丨ノ丶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69A6
基本字义
  1. 古代筑墙时于夹板两边所竖的起固定作用的木柱。《説文•木部》:“榦,築牆耑木也。”
  2. 主干。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木部》:“榦,‘一曰本也。’四字今補。”
  3. 胁;躯体;骸骨。《集韻•翰韻》:“榦,體也。”
  4. 柘木。《書•禹貢》:“杶榦栝柏。”
  5. 柄。《玉篇•木部》:“榦,柄也。”
  6. 副词。用在句首表示反问。相当于“曷”、“怎么”。《詩•大雅•韓奕》:“榦不庭方,以佐戎辟。”
  1. 指井垣、井栏或井栏上支撑辘轳的构件。《集韻•寒韻》:“?,《説文》:‘井垣也。’或作榦。”又“榦,井上木。”
英文翻译

英语 tree trunk; support, prop

法语 Bouclier (arme)​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築牆時支撐在牆兩側的柱子。《說文解字·木部》:「榦,築牆耑木也。」《資治通鑑·卷二一三·唐紀二十九·玄宗開元十五年》:「板榦裁立,吐蕃猝至,城中相顧失色,莫有鬥志。」

  2. 事物的主體部分。《淮南子·主術》:「枝不得大於榦,末不得強於本。」

  1. 井上的圍欄。《淮南子·主術》:「夫據榦而窺井底,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通「韓」。

康熙字典
【辰集中】【木】榦·康熙筆画:14 ·部外筆画:10

【廣韻】【韻會】?古案切,干去聲。【說文】築牆耑木也。【徐曰】別作幹,非。【詩·大雅】榦不庭方,以佐戎辟。【箋】作楨榦以正之也。詳楨字註。

又【書·禹貢】杶榦括柏。【傳】榦,拓也。

又樹木旁生曰枝,本根爲榦。【淮南子·主術訓】枝不得大於榦。

又【玉篇】榦,柄也。

又井榦,井上木闌也。【莊子·秋水篇】塪井之鼃,跳梁井榦之上。

又【集韻】胡安切,音韓。【說文】作?。【前漢·武帝紀】作井榦樓,高五十丈。【註】積木而高於樓,若井榦之形。【韻會】平、去二音通。

又【集韻】一曰榦,國名。

又【類篇】侯旰切,音翰。體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築牆耑木也。从木倝聲。古案切〖注〗臣鉉等曰:今别作幹,非是。矢、榦亦同。

『說文解字注』

(榦)築牆耑木也。耑謂兩頭也。假令版長丈,則牆長丈,其兩頭所植木曰榦。釋詁曰:楨,榦也。舍人曰:楨,正也,築牆所立兩木也。榦,所以當牆之兩邊鄣土者也。粊誓注曰:題曰楨,㫄曰榦。正義云:題曰楨,謂當牆兩端者。旁曰榦,謂在牆兩邊者也。然則舊說皆謂楨爲兩耑木,榦爲夾版兩邊木。許不尒者,舊說析言之,爾雅與許皆渾言之也。大雅傳亦以榦釋楨。許於楨下渾云剛木。從木倝聲。古案切。十四部。按詩多以翰爲榦,故爾雅毛傳曰:翰,榦也。言六書之假借也。榦俗作幹。一曰本也。四字今補。文?魏都賦注、盧諶贈劉琨詩注皆引說文。榦,本也。按上文云:枚,榦也。引詩施于條枚,與此訓相足。木下曰本,木身亦曰本。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kĄn˥˧ 唐代读音 gɑ̀n日语读音 MIKI韩语罗马 KAN现代韩语

客家话 [客英字典] gon5 [台湾四县腔] gon5 [客语拼音字汇] gon4 [宝安腔] gon5 [海陆腔] gon5粤语 gon3 hon4

近代音 見母 寒山韻 去聲 幹小空;中古音 見母 翰韻 去聲 旰小韻 古案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見母 寒部 ;王力系统:見母 元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