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字义
- 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艮下乾上。《易•遯》:“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
- 同“遁”。《説文•辵部》:“遯,逃也。”《玉篇•辵部》:“遁,退還也,隱也。遯,同遁。”《易•序卦》:“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遯。遯者,退也。”
英文翻译
英语 deceive, hide, conceal; flee
德语 entkommen, entgehen ,untertauchen, verschwinden
法语 s'enfuir,se cacher,disparaître,échapper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名
《易經》卦名。六十四卦之一。艮(☶)下乾(☰)上,表隱退之象。
動
逃。如:「遯走」、「遯跡山林」。同「遁 」。
康熙字典
【酉集下】【辵】遯·康熙筆画:18 ·部外筆画:11
【集韻】遁本字。【易·遯卦】天下有山遯,君子以遠小人,不惡而嚴。【書·微子】我不顧行遯。
又【韻會】水名。夜郞縣有遯水。餘詳前遁字註。
【辞源】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逃也。从辵从豚。徒困切
《說文解字注》
(遯)逃也。鄭注周易曰:遯者,逃去之名。从辵豚聲。徒困切。十三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uən˥˧ 日语读音 NOGARERU韩语罗马 TWUN现代韩语 둔越南语 rộn
客家话 [沙头角腔] tun3 [台湾四县腔] tun3 [海陆腔] tun3 [客英字典] tun3 [梅县腔] tun3粤语 deon6
近代音 中古音 定母 混韻 上聲 囤小韻 徒損切 一等 合口;定母 慁韻 去聲 鈍小韻 徒困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定母 痕部 ;王力系统:定母 文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