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í]
部首 总笔画 18
笔顺 丶フ丨丶一ノ丶丨フ丨ノ丶ノ丶ノ丶ノ丶
五笔86 PYGQ
五笔86 PYGR
统一码 79B0
基本字义
  1. 親廟;奉祀亡父的宗廟。《周禮•春官•甸祝》:“舍奠于祖廟,禰亦如之。”
  2. 隨軍的神主。《儀禮•覲禮》:“侯氏裨冕,釋幣於禰。”
  3. 效法;仿效。明馮夢龍《序山歌》:“書契以來,代有歌謡;太史所陳,並禰《風》、《雅》。”
  4. 古地名。故地在今山东省荷泽市西。《詩•邶風•泉水》:“出宿于泲,飲餞于禰。”
  1. 姓。《廣韻•薺韻》:“禰,姓。出平原。”
  1. 同“?”。秋獵。五代徐鐺《説文繫傳•示部》:“禰,秋畋也。”
英文翻译

英语 one's deceased father

德语 Bethaus (S)

法语 plaque commémorative dans un temple pour un père décédé,tu (en s'adressant à Dieu)​,toi (Dieu)​,(nom de famille)​,temple du père décédé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名〉

(1) 奉祀死父的宗廟 [temple]

如:禰廟(父廟。或稱考廟);禰祖(父與祖的廟)

(2) 古代軍旅之事,常載神主而行,隨行神主稱彌 [god in the army]

氏裨冕,釋歷於禰。——《儀禮》

(3)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先父的祠廟。《公羊傳·隱公元年》「惠公者何,隱之考也」句下漢·何休·解詁:「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

  2. 地名。春秋時鄭地。故址約在今大陸地區山東省荷澤縣西。

  1. 姓。如漢代有禰衡。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禰·康熙筆画:19 ·部外筆画:14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乃禮切【正韻】乃里切,?音瀰。【說文】親廟也。【增韻】父廟曰禰。【公羊傳·隱元年秋七月註】生稱父,死稱考,入廟稱禰。【疏】禰字示旁爾,言雖可入廟是神示,猶自最近於已,故曰禰。

又行主亦曰禰。【禮·文王世子】其在軍則守於公禰。【註】公禰,行主也,行以遷主言禰,在外親也。

又地名。【詩·邶風】飮餞于禰。

又姓。魏禰衡。○按公禰,註疏讀如字,不必依?澔讀作祧,《字彙》乃據此入蕭韻,非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親廟也。从示爾聲。一本云古文?也。泥米切 新附

《說文解字注》

文六十三 重十三六十三,鍇本作六十五。禫下有禰?二字,云:禰,秋畋也,从示爾聲。?,祝也,从示虘聲。卽犬部之?,言部之詛也。用此知説文多爲淺人增竄,部末凡數多非原文。示部鉉六十三,鍇六十五,可證。又鉉新附有禰祧祆祚四字。禰訓親廟,泥米切,據五經文字序,若祧禰逍遥之類,説文漏略,今得之於字林。禰廟之字,許意葢欲以爾邇槩之。周禮故書祧作濯,鄭司農濯讀爲祧。或許君意在别裁,謂祧字不古,當從故書。祆則後人杜?,祚則胙之俗也。然則今可用乎,曰祆於經無所用之,祚則用胙,祧則鄭時禮經固爾,吕忱已補入字林。禰字自今文堯典早有此字,何休云:父死稱考,入廟稱禰。舊説云雖入廟而猶冣近於己,故从示㫄爾。行之久遠,安可不用也。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mi˧˥ 唐代读音 něi日语读音 KATASHIRO韩语罗马 NI现代韩语

客家话 [海陆腔] ni3 [客英字典] ni3 [台湾四县腔] ni3粤语 nei4 nei5

近代音 泥母 齊微韻 上聲 伱小空;中古音 泥母 薺韻 上聲 禰小韻 奴禮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泥母 灰部 ;王力系统:泥母 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