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pō]
部首 总笔画 20
笔顺 ノ丶一一丨丶ノ一フ丶ノノ丶フ一フノフフ丶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93FA
基本字义
  1. 一種兩邊有鉤、有刃,下有長木柄的鐮刀。
  2. 割:“春~草棘。”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名〉

(形声。从金,发声。本义:一种两边有刃、装有长木柄的镰刀) 同本义 [sickle]

今农器镰、斧、 鏺之类,非砺不可。——《农政全书》

词性变化

〈动〉

(1) 用镰刀、钐刀等抡开来割 [草、谷物等] [cut with a sickle]

春鏺草棘。——《六韬·农器》

(2) 讨平 [send armed forces to put down a rebellion]

广济,掀 蕲春。—— · 韩愈《曹成王碑》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康熙字典
【戌集上】【金】鏺·康熙筆画:20 ·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正韻】?普活切,音潑。【說文】兩刃刀名。木柄,可以刈草。【集韻】或省作?

又【正韻】刈也。【韓愈·曹成王?】鏺廣濟。

又【集韻】北末切,音撥。鐮也。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兩刃,木柄,可以刈艸。从金發聲,讀若撥。普活切

《說文解字注》

(鏺)㒳刃,有木柄,可㠯乂艸。㒳刃如劒然,㒳邊有刃。乂,芟艸也。字或作刈。从金發聲,讀若撥。普活切。十五部。按癹字與此音同義近。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pʰo˥ 日语读音 KAMA

客家话 [海陆腔] pat7 [台湾四县腔] pat7 [梅县腔] pat7 [客英字典] pat7粤语 put3潮州话 puah4

近代音 滂母 歌戈韻 入聲作上聲 潑小空;中古音 滂母 末韻 入聲 鏺小韻 普活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滂母 曷部 ;王力系统:滂母 月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