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tīng]
部首 总笔画 22
笔顺 一丨丨一一一一一丨一一丨丨フ丨丨一一丶フ丶丶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807D
基本字义
  1. 用耳朵接受聲音:~力。~寫。~覺。聆~。洗耳恭~。
  2. 順從,接受別人的意見:言~計從。
  3. 任憑,隨:~任(rèn )。~憑。~之任之。
  4. 治理;判斷:~訟(審理案件)。~政。
  5. 量詞,指馬口鐵密封成筒狀以貯藏食物、飲料等:一~可口可樂。
英文翻译

英语 hear, listen; understand; obey

德语 gehorchen, befolgen (V)​,hören (V)

法语 permettre,laisser la liberté de,suivre,se conformer à,écouter,suivre,obéir à

详细解释

詳細字義

tīng

〈動〉

(1) (形聲。本字从耳德,壬( tìng)聲。从耳德,即耳有所得,本義:用耳朵感受聲音)

(2) 同本義 [listen;hear]

聽,聆也。——《說文》

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書·泰誓中》

無稽之言勿聽。——《書·大禹謨》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禮記·大學》

行人駐足聽。——《玉臺新詠·古詩爲焦仲卿妻作》

聽婦前致詞。——· 杜甫《石壕吏》

夜闌臥聽風吹雨。——《資治通鑑·唐紀》

聽取蛙聲一片。——· 辛棄疾《西江月》

又如:聽知(聽到);聽受(聆聽,用耳感受聲音);聽言(道聽途說,沒有根據的話);聽真(聽得真切);聽直(聽取曲直)

(3) 接受,聽信,接納 [heed;obey;have a receptive ear for]

不聽寡人。——《戰國策·魏策》

故聽之。——《史記·項羽本紀》

壹聽言。——《漢書·李廣蘇建傳》

開張聖聽。——諸葛亮《出師表》

又如:聽人(聽從別人的意見,任人支配。喻愚昧);聽用(聽從並予採用或任用);聽納(聽從採納;聽諫納善);聽能(聽從能者的意見);聽喚(聽從使喚)

(4) 治理,管理或執行事務 [administer]

如:聽政(執政;處理政務);聽治(處理政事)

(5) 決斷;審理 [訴訟案件][serve as a judge]

如:聽決(聽斷,判決);聽治(處理政事)

(6) 等候;待 [wait]

如:聽用(聽候任用);聽選(等候任命)

(7) 聽憑,任憑[allow;let]

如:聽人穿鼻(讓人牽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無主見);聽其自便(聽憑人任意行動);聽勢(聽憑情勢的發展變化)

(8) 偵察 [reconnoiter]

請謂(爲)王聽東方之處。——《戰國策》

詞性變化

tīng

〈名〉

(1) 耳朵 [ear]

翏翏而爲窮苦愁怨之聲,不啻風泉之滿聽矣。——· 黃宗羲《金介山詩序》

(2) 馬口鐵罐[tin]

如:聽裝午餐肉;聽裝咖啡。亦用作聽裝物品的量名。

如:一聽香菸;一聽奶粉;聽裝(用聽包裝)

(3) 耳目,間諜[detective;spy]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國,則將有百里之聽。——《荀子》

(4) 廳堂。古代官府辦公處,後作“廳” [office]

病人或至數百,聽廊皆滿。——《資治通鑑》

大司馬府聽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說新語·黜免》

常用詞組

常用词组
聽斑,聽便,聽不懂,聽不清,聽差,聽窗,聽從,聽錯,聽懂,聽斷,聽而不聞,聽房,聽候,聽話,聽話兒,聽會,聽見風就是雨,聽講,聽覺,聽課,聽來,聽力,聽命,聽憑,聽其言觀其行,聽其自然,聽牆根,聽取,聽任,聽審,聽事,聽書,聽說,聽訟,聽隨,聽天由命,聽筒,聽聞,聽戲,聽寫,聽信,聽閾,聽者,聽診,聽政,聽之任之,聽衆,聽子
國語辭典
  1. 用耳朵收受聲音。如:「聆」、「音樂」、「傾」。《論語·檀弓下》:「有婦人哭於墓者而衰,夫子式而之。」

  2. 採信、取信。如:「聽信」。《戰國策·齊策一》:「士尉以證靖郭君,靖郭君不,士尉辭而去。」《宋史·卷四四二·文苑傳四·蘇舜欽傳》:「而大臣歸咎于刑獄之濫 ,陛下之,故肆赦天下以為禳救。」

  3. 等候、等待。明·徐渭《雌木蘭·第二齣》:「念其勞役多年,令馳還鄉,休息三月,仍聽取用。」

  4. 順從、服從。如:「聽從」、「言聽計從」。《韓非子·五蠹》:「民固驕於愛,於威矣。」

  1. 耳聞的事情。《文選·諸葛亮·出師表》:「誠宜開張聖,以光先帝遺德。」

  2. 廳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黜免》:「大司馬府前有一老槐,甚扶疏。」通「廳」。

  3. 量詞。計算罐頭食品的單位。為英語 tin的音譯。如:「一奶粉」。

  4. 姓。如唐代有聽姓。

  1. 治理、處理。如:「垂簾聽政」。《周禮·天官·小宰》:「以官府之六計。」

  2. 裁決、裁斷。如:「聽獄」。《論語·顏淵》:「聽訟,吾猶人也,必也使無訟乎?」

  3. 任由、任憑。如:「聽其自然」、「悉尊便」、「聽天由命」。《西遊記·第九回》:「這江州有個金山寺、焦山寺,你在那個寺裡去。」

康熙字典
【未集中】【耳】聽·康熙筆画:22 ·部外筆画:16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定切,音侹。【說文】聆也。【釋名】聽,靜也。靜,然後所聞審也。【書·太甲】聽德惟聰。【儀禮·士昏禮】命之曰:敬恭聽,宗爾父母之言。

又【廣韻】待也。

又受也。【左傳·成十一年】鄭伯如晉聽成。【註】聽,猶受也。

又從也。【易·艮卦】不拯其隨未退聽也。【疏】聽,從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姑慈婦聽。

又斷也。【禮·王制】司寇正?明辟,以聽獄訟。【周禮·天官·大宰】凡邦之小治,則冢宰聽之。【前漢·?法志】一曰辭聽,二曰色聽,三曰氣聽,四曰耳聽,五曰目聽。

又任也。【前漢·景帝紀】其議民欲徙寬大地者,聽之。

?也。【戰國策】請爲王聽東方之處。【註】聽,偵?之。

又【唐韻】他丁切【集韻】【韻會】湯丁切【正韻】他經切,?音㕔。【集韻】聆也,聽受也。中庭曰聽事,言受事察訟於是。俗作㕔。毛氏曰:漢晉皆作聽,六朝以來始加厂。

又【韻補】叶儻陽切,音堂。【蘇轍·讀道藏詩】昔者惠子死,莊子笑自傷。微言不復知,言之使誰聽。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聆也。从耳㥁,?聲。他定切

《說文解字注》

(聽)聆也。凡目所及者云視,如視朝、視事是也。凡目不能偏,而耳所及者云聽,如聽天下、聽事是也。从耳?會意。耳?者,耳有所得也。?聲。他定切。十一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ʰiŋ˥ 唐代读音 *teng tèng日语读音 KIKU YURUSU韩语罗马 CHENG现代韩语越南语 thính

客家话 [海陆腔] tang1 [tang5] tin5 [客英字典] tang1 tin5 tin1 ten1 [台湾四县腔] tang1 [tang5] tin5 [梅县腔] tang1 ten1 tin5 [宝安腔] tang5 [客语拼音字汇] tang1 tang4 tin4粤语 teng1 ting1 ting3

近代音 透母 庚青韻 去聲 聽小空;中古音 透母 青韻 平聲 汀小韻 他丁切 四等 開口;透母 徑韻 去聲 聽小韻 他定切 四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青部 ;透母 青部 ;透母 青部 ;王力系统:透母 耕部 ;透母 耕部 ;透母 耕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