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部首 总笔画 4
笔顺 丨フノ丶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2053F
基本字义
英文翻译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康熙字典
【午集上】【甘】甘·康熙筆画:5 ·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古三切【集韻】【韻會】【正韻】沽三切,?感平聲。【說文】美也。【徐曰】物之甘美者也。【韻會】五味之一。【正韻】甜也。【書·洪範】稼穡作甘。【傳】甘味生于百穀。【詩·衞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禮·月令】中央土,其味甘。

又言之悅耳。亦曰甘。【左傳·昭十一年】幣重而言甘。

又【詩·衞風】願言思伯,甘心首疾。【傳】甘,厭也。【疏】謂思之不已,乃厭足於心,用是生首疾也。凡人飮食口,甘遂至于厭足,故云:甘,厭也。

又【左傳·莊九年】管召,讎也。請受而甘心焉。【註】甘心,言欲快意戮殺之。

又【易·臨卦】六三甘臨,无攸利。【註】甘者,佞邪說。媚不正之名也。

又【玉篇】樂也。【淮南子·繆稱訓】故人之甘甘非正爲蹠也。【註】人之甘甘,猶樂樂而爲之。

又【淮南子·道應訓】大疾則苦而不入,大徐則甘而不固。【註】甘,緩意也。

又姓。【書·說命】台小子舊學于甘盤。【註】甘盤,殷賢臣。

又甘茂甘羅,?秦人。

又【抱朴子辯問卷】子韋甘均,占?之聖也。

又漢複姓有甘莊甘土甘先三氏。

又地名。【書·甘誓】大戰于甘。【傳】甘,有扈郊地名。【左傳·僖二十四年】初,甘昭公有寵於惠后。【註】甘昭公,王子帶也,食邑於甘。

又【昭十七年】陸渾子奔楚,其衆奔甘鹿。【註】甘鹿,周地。

又山名。【山海經】中山經,薄山之首曰甘棗之山。

又水名。【山海經】鹿蹄之山,甘水出焉。【註】按水經:甘水出南山甘谷。

又州名。【五音集韻】元魏西涼州攺甘州。

又【前漢·郊祀志】武帝作甘泉宮。

又木名。【詩·召南】蔽芾甘棠。【傳】甘棠,杜也。【疏】郭璞曰:今之杜梨。【山海經】有不死之國,阿姓,甘木是食。【註】甘木卽不死樹。

又【正韻】果名,俗作柑。【風土記】甘橘之屬,滋味甘美。

又【古今注】甘實形如石榴者,謂之壷甘。

又草名。【博雅】陵澤,甘遂也。【又】美丹,甘草也。

又【集韻】古暗切,音紺。土之味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胡甘切,音酣。【書·五子之歌】甘酒嗜音。

又熟也。【莊子·徐無鬼】甘寢。○按《正韻》別作戸甘切,胡、戸同母。不宜分列。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美也。从口含一。一,道也。凡甘之屬皆从甘。古三切

『說文解字注』

(甘)美也。羊部曰。美、甘也。甘爲五味之一。而五味之可口皆曰甘。从口含一。一、道也。食物不一。而道則一。所謂味道之腴也。古三切。古音在七部。凡甘之屬皆从甘。

音韵方言
?的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