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ào]
部首 总笔画 9
笔顺 丨フ一一丨フ一一一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5192
基本字义
  1. 向外透或往上升:~烟(❶烟往上升;❷发怒)。~汗。~尖。
  2. 不顾(恶劣的环境或危险等),顶着:~雨。~险。~死。
  3. 不加小心,鲁莽,冲撞:~失。~昧。~进(不顾具体条件,急躁进行)。
  4. 用假的充当真的,假托:~牌。~充。~名顶替。
  5. 复盖:“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之”。
  6. 贪污:“贪于饮食,~于货贿”。
  7. 古同“”。
  8. 古同“”,玳瑁。
  9. 姓。
    英文翻译

    英语 risk, brave, dare

    德语 emporsteigen (Rauch, Qualm)​ (V)​,quellen (Wasser)​ (V)​,vorschnell, betrügerisch (Adj)​,ohne Rücksicht auf

    法语 émettre,brave,courageux,oser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mào

    〈名〉

    (1) (会意。小篆字形。上为帽子,下边是眼睛。本义:帽子)

    (2) “帽”的古字。帽子 [hat]

    著黄冒。——《汉书·儁不疑传》

    白纱冒者,视朝、听讼、宴见宾客之服也。——《新唐书》

    又如:冒絮(头巾)

    (3) 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sack]

    冒:缁质,长与手齐。——《仪礼》

    (4) 冒与芼古字通。芼,菜也 [vegetables]

    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枚乘《七发》

    (5) 通“瑁”。天子所执之玉 [ceremonial jade]

    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周礼·考工记·玉人》

    词性变化

    mào

    〈动〉

    (1) 戴帽 [hat]

    山东之卒被甲冒胄以会战。——《战国策》

    (2) 贪求,不知满足地追求 [be greedy for]

    舟人冒利。——黄宗羲《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

    缙云氏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左传·文公十八年》

    又如:冒色(贪恋女色);冒没(贪图;贪得);冒荣(贪图荣耀);冒乱(贪恋淫乱);冒货(贪财)

    (3) 盖蒙 [cover]

    下土是冒。——《诗·邶风·日月》

    善恶相冒。——《汉书·翟方进传》

    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又如:冒阴(笼罩着阴影)

    (4) 不顾;顶着 [risk]

    冒风驰行。——· 袁宏道《满井游记》

    惟冒险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又如:冒突(冒进直前);冒夜(不顾黑夜);冒死(不顾生命危险);冒寒(冒着寒冷);冒刀(迎着刀锋)

    (5) 向外透;往上升 [emit]

    如:冒忿(泄恨);冒烟

    (6) 假冒 [pretend to be]

    冒其未死。——· 全祖望《梅花岭记》

    又如:冒认(冒名认取);冒功(假冒功绩);冒占(冒名占有)

    (7) 侵犯;违犯 [encroach on;violate]

    习俗薄恶,民人抵冒。——《汉书·礼乐志》

    其君贪冒辟邪。——《国语·周语上》

    有冒上而无忠下。——《国语·晋语》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 柳宗元《三戒》

    冒使君。——· 高启《博鸡者事》

    又如:冒撞(冒犯,唐突;莽撞);冒突(冲冒;冒犯);冒昧(冒犯,无知而妄为);冒文(违犯法令条文);冒法(违犯法规)

    (8) 蒙受;承受 [suffer from]

    如:冒恩(承受恩泽);冒拜(承受官爵)

    (9) 通“媢”。嫉妬 [envy]

    人之有技,冒疾以恶之。——《书·秦誓》

    (10) 通“懋”。勉励 [encourage]

    我咸成文王功于不怠,丕冒。——《书·君奭》

    mào

    〈形〉

    (1) 冒失;冒昧 [boldly]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皆冒行之。——《资治通鉴》

    又如:冒势(鲁莽,莽撞);冒失鬼;冒不失(方言。轻率,鲁莽);冒行(冒然行动;冒然实行);冒撞(冒失鲁莽)

    (2) 另见

    基本词义

    另见 mào

    常用词组
    冒充,冒顶,冒渎,冒犯,冒风险,冒火,冒尖,冒进,冒领,冒冒失失,冒昧,冒名,冒名顶替,冒牌,冒牌货,冒炮,冒然,冒失,冒失鬼,冒险,冒险家,冒烟,冒雨,冒顿
    國語辭典
    1. 由下往上或往外透出、發散。如:「冒煙」、「冒氣」、「冒汗」。

    2. 衝犯、不顧。如:「冒險」、「冒犯」、「衝冒」。《文選·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張空拳,冒白刃,北嚮爭死敵者。」宋·華岳〈驟雨〉詩:「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勢驟晴山又綠。」

    3. 假稱、假託。如:「冒名」、「假冒」。《漢書·卷五五·衛青傳》:「青有同母兄衛長君及姊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氏。」

    1. 鹵莽、莽撞。如:「冒犯」、「冒進」。

    1. 姓。如元代有冒致中,清代有冒襄。

    1. 參見「冒頓 」條。

    康熙字典
    【子集下】【冂】冒·康熙筆画:9 ·部外筆画:7

    〔古文〕 ??【唐韻】莫到切【集韻】【韻會】【正韻】莫報切,?音耄。【說文】蒙而前也。从冃目,以物自蒙而前也。謂貪冒若目無所見也。【前漢·翟方進傳】冒濁苟容。【註】師古曰:貪蔽也。【食貨志】舉陵夷廉恥相冒。【註】冒,蔽也。

    又假稱曰冒。【前漢·衞靑傳】冒姓衞氏。【註】冒爲假稱,若人首之有覆冒也。

    又所以覆其首。【前漢·雋不疑傳】著黃冒。

    又【玉篇】覆也,食巾也。

    又與媢通。【正韻】忌也。【書·秦誓】冒嫉以惡之。

    又通作瑁。【周禮·春官】天子執冒四寸,以朝諸侯。【註】名玉。曰冒者,言德能覆天下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密北切,音黙。【增韻】貪也。【左傳·昭三十一年】貪冒之民。

    又犯也。【前漢·衞靑傳】直冒漢圍。

    又單于名。【史記·匈奴傳】及冒頓立,攻破月氏。

    又【集韻】【正韻】?莫佩切,音妹。【前漢·司馬相如傳】毒冒鼈黿。【註】毒音代,冒音妹。【韻會】龜屬。身似龜,首尾如鸚鵡,甲有文。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冡而前也。从冃从目。?,古文冒。莫報切〖注〗?,古文冒。

    『說文解字注』

    (冒)冡而前也。冡者,?也。引伸之有所干犯而不顧亦曰冒,如假冒,如冒白刃,如貪冒是也。邶風:下土是冒。傳曰:冒,?也。此假冒爲冃也。从冃目。會意。冃目者,若無所見也。冃亦聲。目報切。古音在三部。


    (?)古文冒。?同。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mɑu˥˧; mo˥˧ 唐代读音 mɑ̀u日语读音 OKASU OOU韩语罗马 MO MOK现代韩语越南语 mạo

    客家话 [沙头角腔] mau5 [宝安腔] mau3 | met8 [客英字典] mau5 [海陆腔] mo6 mau6 [梅县腔] mau5 [陆丰腔] mo6 [客语拼音字汇] mau4 mo4 [东莞腔] mau3 [台湾四县腔] mo5 mau5粤语 mak6 mou6潮州话 mau6 mok8

    近代音 明母 蕭豪韻 去聲 貌小空;中古音 明母 德韻 入聲 墨小韻 莫北切 一等 開口;明母 号韻 去聲 曰小韻 莫報切 一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明母 蕭部 ;王力系统:明母 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