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洪迈

[宋代]
洪迈(1123——1202),南宋饶州鄱阳(今江西省上饶市鄱阳县)人,字景卢,号容斋,又号野处。洪皓第三子。官至翰林院学士、资政大夫、端明殿学士,副丞相、封魏郡开国公、光禄大夫。卒年八十,谥“文敏”。配张氏,兵部侍郎张渊道女、继配陈氏,均封和国夫人。南宋著名文学家。 洪迈的诗文(109)

著述

家庭背景
洪迈出生于一个士大夫家庭。他的父亲洪皓、哥哥洪适、洪遵都是著名的学者、官员,洪适官至宰相。洪遵官至宰执(副相)赠右丞相。
洪迈的父亲洪皓使金,遭金人扣留,洪迈时年仅七岁,随兄适、遵攻读。他天资聪颖,“博极载籍,虽稗官虞初,释老傍行,靡不涉猎。”十岁时,随兄适避乱,尝往返于秀(今浙江嘉兴)、饶二州之间。在衢州(今浙江衢县)白渡,见败壁间题有二绝句,一咏“油污衣”云:“一点清油污白衣,斑斑驳驳使人疑。纵使洗遍千江水,争似当初不污时。”迈读后,爱而识之。可见其自少年时,便性格高洁,不同凡俗。
成长经历
绍兴十五年(1145年),洪迈中进士,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因受秦桧排挤,出为福州教授。其时洪皓已自金返国,正出知饶州。洪迈便不赴福州任而至饶州侍奉父母,至绍兴十九年(1149年)才赴任。二十八年(1159年)归葬父后,召为起居舍人、秘书省校书郎,兼国史馆编修官、吏部员外郎。三十一年,授枢密院检详诸房文字。三十二年春,金世宗完颜雍遣使议和,洪迈为接伴使,力主“土疆实利不可与”。朝廷欲遣使赴金报聘,迈慨然请行。于是以翰林学士名义充贺金国主登位使。至金国燕京,金人要迈行陪臣礼。迈初执不可,既而金锁使馆,自旦及暮,不给饮食,三日乃得见。金大都督怀中提议将迈扣留,因左丞相张浩认为不可,乃遣还。
迈回朝后,殿中御史张震弹劾迈“使金辱命”,论罢之。乾道二年(1166年),知吉州(今江西吉安),后改知赣州(今江西赣州)。迈到任,重视教育,建学馆,造浮桥,便利人民。后又徙知建宁府(今福建建瓯)。淳熙十一年(1184年)知婺州(今浙江金华)。在婺州大兴水利,共修公私塘堰及湖泊八百三十七所。后孝宗召对,迈建议于淮东抗金边备要地修城池,严屯兵,立游桩,益戍卒,并应补充水军,加强守备,得到孝宗嘉许,提举佑神观兼侍讲,同修国史。迈入史馆后预修《四朝帝纪》,又进敷文阁直学士,直学士院,深得孝宗信任。淳熙十三年(1186年)拜翰林学士。光宗绍熙元年焕章阁学士,知绍兴府。二年上章告老,进龙图阁学士。嘉泰二年(1202年)以端明殿学士致仕。卒赠光禄大夫,谥文敏。
洪迈字景卢,是洪皓的小儿子。小时候每天读书数千言,看一遍就不会忘记,博览群书,即使是小说野史,没有不涉猎的。绍兴十五年考中,被授予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的官职,入朝任敕令所删定官。洪皓得罪秦桧被安置在闲散的职位上,秦桧对他怨恨不已,御史汪勃判定洪迈知道他父亲不安分的阴谋,于是被贬添差教授福州。
淳熙六年,授予赣州知州的官职,兴建学宫,建造浮桥,士人百姓安居乐业。郡兵素来骄横,稍不如意就蛮横强暴。郡里每年派上千人戍守九江,这一年,有人害怕去后就会被留下而不再回来,众人于是反戈。人们以谣言相警,百姓非常害怕。洪迈不为所动,只派遣一名校官好言劝说他们,使他们回到营中,众人都听从了劝说。他挂着空箭袋进入,慢慢审问出什五长两个人,带上刑具押送浔阳,在市上斩首。辛卯年间闹饥荒,赣州正值中熟,洪迈拿出粮食去帮助邻郡。有个僚属进谏阻止,洪迈笑着说:"秦地和越地的贫弱丰肥不同,是做臣子的道理吗?"不久任建宁府知府。有个因小事情杀人而持刀越狱的富人,长时间拒捕,洪迈治他的罪,施黥刑后流放岭外。
十一年,任婺州知州,婺州军一向不讲军纪,春天发放衣服,想要用钱,换成丝帛,官吏不允许,就一起呼叫放肆地聚集到郡将的治所,郡将惶恐不安,无原则地宽容想满足他们的要求。洪迈来后,众人重演前事,甚至把恶意诽谤的话张贴在城门上。洪迈用计谋逮捕四十八人,绳之以法,同伙的人互相唆使,一哄而上拥挤洪迈的轿子,洪迈说:"他们是罪人,你们为什么要参与?众人害怕不敢上前而散去。洪迈杀了带头做恶的两个人,并在市上斩首示众,其余处以黥刑和鞭打不等,没有人敢无理取闹。事情被皇帝听说,皇上对辅巨说:"没想到书生处理事情能随机应变“,特升任他为敷文阁待制。
绍熙改用新的年号,任焕章阁学士,绍兴知府。到朝廷上奏事情,上书说新政应以十渐为戒。皇上说:"浙东百姓被和市所困扰,你去替我纠正这件事。"洪迈拜了两拜说:"发誓尽力而为。"洪迈到了郡中,核对查实欺诈瞒骗四万八千三百多户,所少收取的绢按匹计算,大致就是这个数目。第二年,两次上书告老,进官为龙图阁学士。不久就以端明殿学士的身份辞官。

人物生平

洪迈的诗文

秀川馆联句

江声床摇寒,山购窗拗绿。


归舟著沙边,客梦绕乡曲。


簪盍豁秋悲,筵开从夜卜。


黄花散疎篱,苍竹围破屋。


诗谊争击铜,谈剧屡肖烛。


借君五言城,洗我万斛愁。


主人意无穷,客子去敢速。


杯宽怯鲸吞,词涩愧貂续。


注瓦亦倾银,联珠仍缀玉。


天迥月明洲,霜清风陨木。


飞齐水击鹏,挥退日斜鵩。


臭味漆投胶,芬芳兰间菊。


味甘一脔尝,话胜十年读。


未用赋骊驹,方看举鸿鹄。


行当岁九迁,勿惮昼三宿。


妙语子蝉嫣,孤踪吾鹿独。


一老上星辰,三君进凫鹜。


平生仰高山,此夕沾賸馥。


飞龙十九章,金马三千牍。


傥非论石渠,定是讐天禄。


笔健翻狂澜,辩雄喷飞瀑。


抄传疲小胥,侍立倦更仆。


力举六鳌连,肘运千兔秃。


庖厨洗玉盘,萍豆鄙金谷。


岂无麟脯羞,亦有熊蹯熟。


不须罗膻荤,安用穷水陆。


搜寻到蹲鸱,饪饤兼苜蓿。


但畏酒樽空,宁知更漏促。


劝频难固辞,意厚敢虚辱。


一一罄瓶罍,纷纷吐茵蓐。


茶甘旋汲江,火活乍然竹。


聊烹顾渚吴,更试蒙山蜀。


清风生玉川,石鼎压师服。


忍醉兴方新,语离情转笃。


明朝转船头,西风饱帆腹。


去橹响呕哑,归车声轳辘。


墨突谅难黔,曹装行复促。


便扬武林镳,忽恋番江筑。


圣神撑权纲,贤俊登肃穆。


君恩晋接三,臣职坤用六。


夷路合腾骧,上心资启沃。


吾道意何忧,斯文欣有属。


执政犹股肱,天官乃眉目。


当阶红药翻,规地青蒲伏。


遥知此数途,历遍财一蹙。


长吟美且箴,细酌寿而祝。


端期千一逢,毋讳再三渎。


德进朝廷尊,河润京师福。


前修庶拍肩,能事当继躅。


君无废此篇,随车编卷轴。

次韵梦得见示之什

居楚求齐音,美恶不同土。


諠豗俗物华,鲜复有佳处。


时从玉璧人,商略穷万古。


诗如粟牛戏,误得摩顶许。


望道渺逾远,浮生真暂寓。


忍持尺璧阴,空作秋虫语。


微言倘倾倒,河汉濯肺腑。


向来说诗口,自此行可杜。

与陈彦时会华严道人偶书

屋头烟云屯,屋下波涛諠。


团圞坐已久,起扣丹霞门。


客至苦舌强,目击翻无言。


元龙湖海士,怀哉夙契敦。


清坐鼎足峙,妙语流潺湲。


君游华严海,贝叶手自翻。


此心於身世,鸟度空无痕。


笑吾流淳中,久被业识吞。


读书谈古今,绮语生祸根。


望道渺未见,况乃躐其藩。


职卑困制肘,见溺不得援。


示知造物心,颇复哀黎元。


近窥贤稷意,未敢遽掩关。


躬耕亦细事,会要五亩园。


释覉牛在牧,驾鼓马伏辕。


居然见优劣,不比鱼熊膰。


持问跏趺人,一笑霜眉掀。


相携妙峰顶,暝色窥远村。


解衣略辈行,班坐搴芳荪。


欲归意未已,幽径相与扪。


苍崖出玉醴,不受瘴毒温。


愿言同酌此,我语庶不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