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谭献

[清代]
谭献(1832~1901),近代词人、学者。初名廷献,字仲修,号复堂。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 谭献的诗文(112)

作品一览

谭献的词,内容多抒写士大夫文人的情趣。由于强调"寄托",风格过于含蓄隐曲。但文词隽秀,琅琅可诵,尤以小令为长。如〔青门引〕"人去阑干静"、〔蝶恋花〕"庭院深深人悄悄"以及〔临江仙〕《和子珍》、〔一萼红〕《吴山》等阕,有比较鲜明的形象,凄惋沉郁,是谭词中的佳作。著有《复堂类集》,包括文、诗、词、日记等。另有《复堂诗续》、《复堂文续》、《复堂日记补录》。词集《复堂词》,录词 104阕。今人陈乃乾编《清名家词》,全部辑录。他的词论,散见于文集、日记、《箧中词》及所评周济《词辨》中,由门人徐珂辑为《复堂词话》,有《词话丛编》本及人民文学出版社本。 ▲有用(2)没用(0)
本节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站务邮箱:service@gushiwen.org

藏书故实

谭献治学勤苦,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著,隐括于所为日记”(《清史稿·谭廷献传》)。二十五、六岁后,潜心经学,倾向今文学派,重微言大义。他的骈文,规仿六朝,高出时人,诗亦“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吴怀珍《复堂诗叙》)。但以词与词论的成就最突出。
谭献的论词主张,本于常州词派张惠言、周济,较周济"有寄托入,无寄托出"之论,更趋具体。他称赞常州派兴,"而比兴渐盛"(《复堂日记》),极力推尊词体。他认为,词“上之言志永言,次之志洁行芳,而后洋洋乎会于风雅”(《复堂词录序》),不应当视为“小道”;强调词要有“寄托”,自谓早年读词,即“喜寻其旨于人事,论作者之世,思作者之人”,提出“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同前)。他选清人词为《箧中词》今集6卷,续集4卷,“以比兴为本,庶几大廓门庭,高其墙宇”(《复堂日记》),并详著其流别;又曾评点周济《词辨》,皆意在阐发自己的论词主张,影响甚大。叶恭绰说他“开近三十年之风尚”(《广箧中词》)。

文学成就

谭献的诗文

真珠帘 题吴子述春眠风雨图

参差画阁灯昏了。忒匆匆、醉里曾眠芳草。草色绿依稀,染泪痕多少。


针线春衣寻旧迹,傍枕函、残香犹绕。休道。者空房心胆,与乡同小。


不分东风尘世,伴孤吟只是,青琴声杳。楼外雨潺潺,便花随人老。


一二三更都数遍,算只有、情天难晓。还早。却燕子梁间,何曾惊觉。

小重山 用定山堂韵题顾横波小像

人与江山并是柔。六朝新乐府,梦前游。玉梅花下月如钩。


扶香影,幽绪上眉头。


柳下白门秋。几番欢笑罢,几番愁。内家梳裹倚风流。


尚书老,怊怅旧妆楼。

二郎神 清秋夜集人月如画当欢欲愁

吐云华月,便坠作、镜中娇面。正玉树烟迷,香兰雾细,赚得柔情似茧。


素扇携来团栾影,有几日、轻凉相见。思浅绿酒波,低红灯穗,尽容留恋。


听遍。晚楼倚笛,不胜凄怨。但婉娈清歌,碧天如水,一片梁尘在眼。


宝瑟比人,春华同笑,芳景怕成秋苑。还只恐,后夜风风雨雨,画帘愁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