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希龄
[近现代]
熊希龄(1870.7.23—1937.12.25),字秉三,别号明志阁主人、双清居士。出生于湖南湘西凤凰县,祖籍江西丰城石滩。民国时期著名的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实业家和慈善家,北洋政府第四任国务总理。也是一位杰出的爱国主义者。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起,熊希龄在上海与红十字会的同仁合力设立伤兵医院和难民收容所,收容伤兵,救济难民。京沪沦陷后,熊希龄赴香港为难民、伤兵募捐。1937年12月25日,熊希龄在香港逝世,享年68岁。当时国民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仪式。 ►
熊希龄的诗文(6)
熊希龄的诗文
高阳台 和吴镜予重九原韵
又是重阳,嗟予老病,流年镜里堪惊。红叶黄花,悲秋心绪层层,沧桑阅尽兴亡史,只铜驼,荆棘纵横。
更伤心,如此江山,狐鼠横行。嗟嗟十万黄巾,恐无家可恃,那有归程,赤手空拳,问天天道何凭。
忧民尽是欺人语,看纷纷,悍将骄兵,最难听,号冻啼饥,一片悲声。
楚宫春慢 壬子热河行宫感赋
云山万叠,似环绕宫城,争献颜色。流水小桥,无限凄凉呜咽。
试上平原一望,尚想见当年游猎,败堞危楼,写尽了一代兴亡,只有杜鹃能说。
行踪至此,凭吊处,惆怅荒烟残月。心在故乡,风景依稀无别。
独立怆然泣下,忽送到一声羌笛。北顾关山,更悬念白草黄沙,遥听征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