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刘景晨

[近现代]
1881-1960.8,字贞晦,号冠三、潜庐、梅隐、梅屋先生等。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早年就读京师学堂,曾执教于温州府学堂(温州中学)。民国初年,被选为第一届国会众议院候补议员。1923年拒曹锟贿选,毅然偕同沈钧儒、陈叔通等南下。在上海结交刘放园、李佩秋、陈石遗、徐悲鸿、张红薇、郑曼青诸诗画名家。善诗文书画金石,绘画尤长梅花。有西泠印社影印发行《贞晦印存》、《贞晦题画绝句》传世。另著有《题画梅百绝》、《古遗爱传抄》、《贞晦诗集》等。 刘景晨的诗文(7)

个人简介

刘景晨能顺应时代的要求而不断进步,他毅然拒绝曹锟贿选,在永嘉县城闹米风潮中仗义执言,出席叶芳将军决定温州和平起义的会议并慷慨陈辞,“冷眼总能明黑白”,“风骨眣眣晚更坚”,不愧为有抱负、重气节的一代文化人。
同时,刘景晨又是二十世纪浙南教育学术事业的有功之臣。他早年投身新式教育活动,参与筹建温处学务分处;民国初年缙云知事任上关注新学制工作;抗战胜利后为捐充城区小学教育基金举办书画义卖。尤其是弘扬永嘉学派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在乡邦文献整理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饮誉学界的《敬乡楼丛书》,一至四辑内有三辑即由他经手校点行世;孙诒让参纂的光绪《永嘉县志》,是他倡议补刻;不负众望的永嘉区征辑乡先哲遗著委员会是他率先发起;而抗日战争后期开办的永嘉县修志局,他身为总纂,苦心孤诣,奔走操劳,尽管“遭寇迁徙,遂无成业”,但精神长存天壤之间。新中国成立之后,他以古稀之年出山主持温州市文物管理工作,业绩昭彰,同样令人肃然起敬。

刘景晨的诗文

好事近·冒雨访杜隐园居士,舟中有作

春雨冷凝烟,烟罨万山春色。闲倚画船遥睇,见菜畦新碧。


人家橘柚远中村,不辨故人宅。但向老佣频讯,到了应逢得。

金缕曲

彭泽怀归早。便相携、飘然琴鹤,扁舟风好。笑谢钓龙台上月,从此闭门却埽。


且消受、江村蟹稻。林下盘桓曾几日,忍诗囊、忽弃平生稿。


秋瑟瑟,惊宿草。


风尘能吏知多少。只先生、十年依旧,风襟月抱。诗笔能回天地意,一夕可门淫潦。


替呼吁、苍生枯槁。万斛红陈天府惠,展瑶章、岂独寿梨枣。


穷檐命,仗再造。

水龙吟·庚辰二月,瓯社诸君集东山永嘉词人祠堂,公祭前瓯海道印林铁尊先生,招与会奠,敬献此词

倚栏王谢斜阳,好官旷代还追惜。如碑万口,今之循吏,去思何极。


丹荔黄蕉,此时筵几,士林沾臆。念江山文藻,凭谁振起,知仍展,浦江席。


容易海田过眼,耐低徊、廿年踪迹。沪西闻道,劫余栖寄,■然双屐。


鸳水颓流,凤台衰草,昔游休忆。倘重来梦里,醉歌无恙,旧云根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