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丁鹤年

[元代]
元末明初诗人、养生家,京城老字号“鹤年堂”创始人。 诗人,有《丁鹤年集》传世。 著名孝子,为明初十大孝子之一。以73岁高龄为母守灵达17载,直到90岁去世。《四库全书》中收录的《丁孝子传》和《丁孝子诗》即是他的事迹。诗开篇赞曰:“丁鹤年精诚之心上达九天,丁鹤年精诚之心下达九泉。” 丁鹤年的诗文(323)

人物生平

  至正十二年(1352),徐寿辉攻克武昌,年仅十八岁的
将生母冯氏安顿于城郊,护侍嫡母顺长江东逃至镇江避难。后嫡母病逝于镇江,他徒步往浙东投奔任定海县令的从兄吉雅谟丁。
  由于浙西日乱,当时江南行御史台移治奉化,不少名公大臣赏识丁鹤年的才干,推荐他做官,都被他一一回绝。不久,吉雅谟丁去世,鹤年生活无依无靠,几乎陷于绝境,只好“或旅食海乡为童子师,或寄食僧舍卖药以自给”。
  当时,浙东一带属方国珍的势力范围,方氏“深忌色目人,鹤年畏祸迁徙无常居”。在浙东海岛潜踪匿迹,逃亡避祸,不得不“居简便夷俗,含凄效越吟”。
  他常寄居寺庙,结交了一批“禅侣”,也深得僧人的帮助。尝
云:“赖有诸禅侣,情亲似弟兄。”保国寺的椿上人便是其中之一。丁鹤年也在这段人生中参禅、逃禅,并在《辨中边论》基础上完善、修行了佛教界的“中观理论”,保国寺为其提供了重要的悟道之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元退。政局逐渐安定,丁鹤年在定海海边筑室定居下来,名其室为“海巢”。明洪武十二年(1379),各地交通多恢复,丁鹤年告牒武昌长官回乡迁葬生母遗骨。回武昌后,几经周折,终于寻找到生母冯氏埋葬之所,将其尸骨迁至武昌城西寒溪寺后山父墓旁。
  创办鹤年堂

丁鹤年的诗文

寄龙门禅师二首 其二

灵山积雪赤城霞,咫尺东西路不赊。破碎衲衣刚补就,不须天女散天花。

寄武昌严静山贤友

出门便有好湖山,对酒当歌莫暂閒。不请自来留却去,无情白发与朱颜。

病衰

病骨秋增痛,衰容日减华。


脸霞怜竹叶,鬓雪妒菱花。


往事嗟何及,归程望转赊。


少年歌舞地,此日属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