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作者大全

林亮功

[宋代]
林亮功,字怀老,平阳(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五年(一一三五)进士,曾知莆田县。事见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五。 林亮功的诗文

裴愈

[宋代]
宋人,字益之。太宗至道元年,以内侍奉命往江南诸州购募图籍,归奏称旨。真宗咸平中监三馆,以闻识自任。后因秘阁书籍岁久不治,官移他人。 裴愈的诗文

张即之

[宋代]
和州人,字温夫,号樗寮。张孝伯子。以荫授承务郎,铨中两浙转运使进士举。历监临安府楼店务、龙山税、宁国府城下酒曲务等。官至司农寺丞、知嘉兴。因屡眚降授朝请郎。告老,特授直秘阁致仕。以能书闻天下,金人尤宝其翰墨。今传有所书《华严经》等。有《桃源志》。 张即之的诗文

刘羲叟

[宋代]
刘羲叟(1018-1060),字仲庚,北宋时泽州晋城(今属山西)人。天文学家。刘羲叟的学识与著作是多方面的,尤其在史学研究方面的成就较为突出。《宋史》还记载:刘羲叟精通算术之学,颇有造诣,而且说他有”观天象而知人事“的本领。 刘羲叟的诗文

刘博文

[宋代]
刘博文,字元素,宣城(今安徽宣州)人。与周紫芝同时。见《竹坡诗话》。 刘博文的诗文

钱昱

[宋代]
(943—999)杭州临安人,字就之。钱佐长子。从钱俶归宋,授白州刺史。好学,多聚书,喜吟咏,多与中朝卿大夫唱酬。善尺牍及书画琴棋,然贪猥纵肆,无名节可称,生子百数。历官秘书监、工部侍郎,典寿、泗、宿三州,率无善政。官终郢州团练使。有集。 钱昱的诗文

朱梅居

[宋代]
朱梅居,居临安(今浙江杭州)。与俞文豹同时。 朱梅居的诗文

任逢

[宋代]
任逢,眉州(今四川眉山)人。孝宗淳熙间进士(清嘉庆《眉州属志》卷一○)。宁宗嘉定六年(一二一三),知合州(清光绪《合州志》卷九)。十三年,官礼部郎中。 任逢的诗文

开禧朝士

[宋代]
开禧朝士,与徐似道同僚。 开禧朝士的诗文

黄元道

[宋代]
黄元道,字达真。术士,活动于高宗、孝宗朝,其语迷离影响,时人以为神验(《夷坚乙志》卷一二)。 黄元道的诗文

傅莹

[宋代]
傅莹,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真宗天禧三年(一○一九)进士(《宝庆会稽续志》卷六)。官太常博士。 傅莹的诗文

危拱辰

[宋代]
危拱辰,字辉卿,南城(今属江西)人。太宗淳化三年(九九二)进士,官光禄卿(《江西诗徵》卷五)。 危拱辰的诗文

陈成之

[宋代]
高宗绍兴六年(一一三六)为入内东头供奉。九年,奉命抚谕陕西。二十四年,以睿思殿祗候致仕。事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九、一二六、一六七。 陈成之的诗文

徐谊

[宋代]
徐谊(1144~1208),字子宜,一字宏父,温州平阳万全沙冈人。孝宗乾道八年进士。历任枢密院编修官、徽州知府、提举浙西常平茶盐司、吏部员外郎、刑部侍郎、工部侍郎等职。后因受到排挤,被贬为惠州团练副使。嘉泰二年,重获起用江州知府。开禧三年任建康府知府兼江淮制置使。嘉定元年改任隆兴府知府,死于任上,享年65岁。在学术上,于永嘉学派别学为一家,形成平阳学派。事见《水心集》卷二一《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宋史》、民国《平阳县志》有传。 徐谊的诗文

席汝言

[宋代]
(1006—?)宋人,字君从。官终尚书司封郎中。神宗元丰五年,年七十七,与文彦博、富弼辈为洛阳耆英会,与彦博、程珦、司马旦等为同甲会,又与司马光兄弟、楚建中、王慎言诸人为真率会。 席汝言的诗文

岑宗旦

[宋代]
岑宗旦,字子文,开封(今属河南)人。仁宗庆历初,以父遗表入为内官。年十七,弃官游东南。至和中复为内官,凡历七任。神宗元丰初辞归。卒年逾七十。事见《宣和书谱》卷一二。 岑宗旦的诗文

郭忠恕

[宋代]
(?—977)宋河南洛阳人,字恕先。七岁能诵书属文,举童子科及第。五代后汉时曾参刘赟幕。后周广顺中召为宗正丞兼国子书学博士,改《周易》博士。宋太祖建隆初以使酒被贬、削籍,放旷岐雍京洛间。太宗即位,召授国子监主簿,令刊定历代字书。复以使酒谤言,决杖流配卒。工篆籀。善画,尤长界画,所图屋室重复之状,颇极精妙。所定《古今尚书》并《释文》并行于世,著《汗简》、《佩》,皆有根据条理,为谈字学者所称许。 郭忠恕的诗文

冯起

[宋代]
冯起,太宗淳化元年(九九○)官右正言、直史馆,自西川转运使召入守本官知制诰,后出知濮州(《宋会要辑稿》职官三之一三)。四年,为诸路巡抚(同上书职官五○之一)。至道二年(九九六),迁祠部郎中。真宗咸平三年(一○○○),知梓州,徙襄州。景德二年(一○○五),知澶州。大中祥符七年(一○一四),以授户部侍郎致仕。 冯起的诗文

朱诗

[宋代]
朱诗,仁宗嘉佑中为虞部员外郎、权知岳州(《宋诗纪事补遗》卷一七)。 朱诗的诗文

宋日隆

[宋代]
宋日隆(一二三五~?),字伯文,又字道大,眉州(今四川眉山)人。理宗宝祐四年(一二五六)进士,时年二十二。度宗咸淳五年(一二六九)知连江县(民国《连江县志》卷一二)。事见《宝祐四年登科录》卷二。今录诗二首。 宋日隆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