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字:
难兄难弟
成语发音:
nán xiōng nán dì
成语词性:
中性
基本解释
解释 难:患难。原指兄弟二人都很好;才德相当;难分高下。现多反其义而用之;指二人同样坏。
出处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子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例子 其以半殖民地的风貌出现于世界也,和我们实在是难兄难弟。(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编》)
正音 “难”,不能读作“nàn”。
辨析 难兄难弟与“一丘之貉”;都有同样坏的意思;但难兄难弟多指二者相比;而一丘之貉可以是多个。另外难兄难弟有时可指同样好;“一丘之貉”无此意。
用法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歇后语 三人买一股香磕头;青蛙找田鸡
谜语 哥俩坐班房
感情 难兄难弟是中性词。
繁体 難兄難弟
英语 two of a kind
俄语 товáрищн по несчáстью
拉丁语 par nobile fratrum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nàn xiōng nàn dì
【简拼】:nxnd
【解释】:指共过患难的人或彼此处于同样困境的人。
【出处】:元·张可久《折桂令·湖上饮别》曲:“俱白发相逢异乡。无风无雨未黄花不似重阳。”
【示例】:方玉桦一言未发,但看得出她也有点激动,她显然记起他们是一九五七年的~。 郑义《迷雾》
【近义词】:一丘之貉、患难之交
【反义词】:反目成仇、恩断义绝
【语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两兄弟都好
成语故事
有关 难兄难弟 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