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战国时期,庄子带学生游学各地,见伐木工人砍树问为什么不去砍大树,工人说因为它已没有用处了。到了朋友家,仆人问杀鸡的事,主人说杀不会打鸣的鸡。庄子对学生说:“应该处于有用和无用之间,似是而非,这样才谁也抓不住把柄。”

基本解释

拼音 ㄙˋ ㄕˋ ㄦˊ ㄈㄟ

解释 是:对;正确;非:不对;错误。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指表面上相似;实际上不一样。

出处 先秦 孔子《孟子 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例子 于是,在他讲演的时候,他就用他的一口似是而非的北京话,在讲坛上大谈起来。

正音 “似”,不能读作“shì”。

辨形 “是”,不能写作“事”。

用法 复句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谜语 像又不像

感情 似是而非是贬义词。

繁体 佀是而非

近义 以假乱真张冠李戴

反义天经地义不刊之论

英语 specious

俄语 кажущаяся правдоподобность

日语 正(ただ)しいようだが実際(じっさい)に正しくない,まやかし

德语 es scheint so,ist aber nicht so(nur scheinbar richtig)

法语 vrai en apparence,faux en réalité(trompeur)

国语辞典

【成语】:
【拼音】:sì shì ér fēi
【简拼】:ssef
【解释】:似:像;是:对;非:不对。好像是对的,实际上不对。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孔子曰:‘恶似而非者。’”
【示例】:同学们的讲解,有的~,有的简直错得可笑。 叶圣陶《文心》
【近义词】:以假乱真、张冠李戴
【反义词】:天经地义、不刊之论
【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没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