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名著 >  元丰类稿
曾巩生平及文集版本源流已见前。据卷末田金楠跋称,是本‘刊始於光绪庚寅(十六年)十月,越辛卯(十七年)十月讫工’,歷时一年。又谓‘此本旧爲先生裔孙国光重修刻本,谬讹殊多,今校其显误者正之,疑者仍旧,以俟后之多识君子’云,据此可以判定是本当据康熙四十九年曾国光刻本重刊。其版式爲每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卷首有宋人王震元丰八年序,並附录欧阳修、朱熹、邵庵虞氏诸家论说,又载《宋史》本传。正文中於篇题及书叶天头多有旁批、跋语。如卷九《书魏郑公传后》、卷十五《上欧蔡书》,旁批‘元本、殿刻本无’,卷四十七《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天头批‘缺文,殿刻、宋本补,见《义门读书记》’之类即是,应爲田氏据宋本、元本、四库本及何焯校勘识语所批,具有校勘价值。

曾巩(一○一九~一○八三),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建昌军南丰县(今属江西)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历官太平州司法参军、馆阁校勘、集贤校理兼判官告院,出通判越州,历知齐、襄、洪、福、明、亳、沧诸州。神宗元丰三年(一○八○)判三班院,迁史馆修撰。五年,为中书舍人。六年,病逝于江宁,年六十五。理宗时追谥文定。《宋史》卷三一九有传。曾巩出檀§阳门下,以散文著称。有《元丰类¨?》五十卷,《续元丰类禀?》四十卷,《外集》十卷。今仅存《元丰类稿》,并有宋刻《曾南丰先生文粹》十卷和金刻《南丰曾子固先生集》三十四卷传世。

曾巩诗九卷,以清康熙五十六年长洲顾崧龄刻《元丰类稿》为底本,校以元大德八年东平丁思敬刻本(简称元刻本),并吸收清何焯《义门读书记》(简称读书记)中的校勘成果。参校本有:明正统十二年邹旦刻本(简称正统本),明嘉靖四十一年黄希宪刻本,有顾之逵跋并录何焯批校(简称顾校本),明嘉靖王抒刻本,有吴慈培录何焯校跋(简称吴校本),明隆庆五年邵廉刻本,有传增湘校跋并录何焯校跋(简称传校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本(简称万历本),明万历二十五年曾敏才等刻清顺治十五年重修本,有章钰校并录何焯、姚椿校(简称章校本),金刻本《南丰曾子固先生集》(简称曾子固集)等。集外诗附于编末。 相关名句
卷一·古诗三十六首 卷二·古诗三十三首 卷三·古诗三十九首 卷四·古诗四十三首 卷五·古诗四十首 卷六·律诗七十一首 卷七·律诗六十八首 卷八·律诗八十首 卷九·论议五首 卷十·传序二首 卷十一·序十一首 卷十二·序九首 卷十三·序九首 卷十四·序十一首 卷十五·书十首 卷十六·书十八首 卷十七·记十二首 卷十八·记十三首 卷十九·记九首 卷二十·制诰三十七首 卷二十一·制诰三十六首 卷二十二·制诰四十七首 卷二十三·制诰拟词二十八首 卷二十四·制诰拟词三十首 卷二十五·制诰拟词三十八首 卷二十六·制诰拟词十六首、诏四首、策三首 卷二十七·表十三首 卷二十八·表十八首 卷二十九·疏一首、札子一首 卷三十·札子六首 卷三十一·札子六首 卷三十二·札子九首 卷三十三·奏状十七首 卷三十四·奏状八首 卷三十五·奏状三首 卷三十六·启二十一首 卷三十七·启状二十三首 卷三十八·祭文十八首 卷三十九·祭文二十六首 卷四十·祭文三十一首 卷四十一·祭文十六首、疏一首、哀辞三首 卷四十二·志铭八首 卷四十三·志铭八首 卷四十四·志铭十一首 卷四十五·志铭十八首 卷四十六·志铭十五首、墓表一首 卷四十七·碑铭三首、行状一首 卷四十八·传二首 卷四十九·本朝政要策五十首 卷五十·金石录跋尾十四首 卷五十二·南丰先生集外文卷下 补遗 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