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

哲理的诗集428条

寄饶州王郎中效李白体

珍重王光嗣,交情尚在不。芜城连宅住,楚塞并车游。


别后官三改,年来岁六周。银钩无一字,何以缓离愁。

送郑少府

江岸一相见,空令惜此分。夕阳行带月,酌水少留君。


野地初烧草,荒山过雪云。明年还调集,蝉可在家闻。

十离诗。马离厩

雪耳红毛浅碧蹄,追风曾到日东西。


为惊玉貌郎君坠,不得华轩更一嘶。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郑人逃暑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及至暮,反席于树下。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父善游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观楚国寺璋上人写一切经院,南有曲池深竹

璋公不出院,群木闭深居。誓写一切经,欲向万卷馀。
挥毫散林鹊,研墨惊池鱼。音翻四句偈,字译五天书。
鸣钟竹阴晚,汲水桐花初。雨气润衣钵,香烟泛庭除。
此地日清净,诸天应未如。不知将锡杖,早晚蹑空虚。

秋日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海风叶叶驾霓旌,天路悠悠接上清。锦诰凄凉遗去恨,


玉箫哀绝醉离情。五湖夜月幡幢湿,双阙清风剑珮轻。


从此暂辞华表柱,便应千载是归程。


五峰已别隔人间,双阙何年许再还。既扫山川收地脉,


须留日月驻天颜。霞觞共饮身虽在,风驭难陪迹未闲。


从此枕中唯有梦,梦魂何处访三山。


仙老闲眠碧草堂,帝书征入白云乡。龟台欲署长生籍,


鸾殿还论不死方。红露想倾延命酒,素烟思爇降真香。


五千言外无文字,更有何词赠武皇。

宿天竺寺

暮过潭上寺,独宿白云间。钟磬遥连树,星河半隔山。


石中泉暗落,松外户初关。却忆终南里,前秋此夕还。

咏山

灵山峙千仞,蔽日且嵯峨。紫盖云阴远,香炉烟气多。


石梁高鸟路,瀑水近天河。欲知闻道里,别自有仙歌。

赐萧瑀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勇夫安识义,智者必怀仁。

幽人归独卧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诗偈 其九十八

云何为人演,离相说如如。心镜俱空静,无实亦无虚。


心通常嘿用,出世入无馀。梵释咸恭敬,菩萨亦同居。


语是凡夫语,理合释迦书。若能如是学,不枉用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