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 (繁体:豬)
拼音 [zhū]
部首 总笔画 11
笔顺 ノフノ一丨一ノ丨フ一一
五笔86
五笔86
统一码 732A
基本字义
  1. 哺乳动物,肉可食,鬃可制刷,皮可制革,粪是很好的肥料:~倌。~场。~圈(juàn )。~肉。生~。野~。种(zhóng )~。
  2. 古同“”,水积存之处。
英文翻译

英语 pig, hog, wild boar

德语 Hausschwein, Schwein (S, Bio)

法语 porc,cochon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ū

〈名〉

(1) 猪只 [swine;hog;pig],组成猪科(Suidae)的各种哺乳动物的任一种,四肢短小,尾短,体毛稀疏,鼻面短凹或平直,耳大下垂或前挺,被毛较粗,有黑、白或黑白花等色,汁腺不发达,热时喜浸水散热;特指家养种的成员

猪,豕而三毛丛居者。从豕,者声。——《说文》。按,豕子也。

如:猪魈(猪怪;猪精);猪膀胱(又称“猪尿泡”、“猪胞”、“猪尿脬”、“猪脬”);小猪(又叫“猪牙子”、“猪仔”、“猪娃”、“猪娃子”);母猪(又叫“猪婆”、“猪婆子”、“猪娘”)

(2) 十二生肖之一,配地支的“亥” [swine]

如:属猪的;猪年(俗称十二生肖之一猪所代表的年份,即亥年)

词性变化

zhū

〈动〉

通“潴”。水积聚[(of water) accumulate]

大野既猪。——《书·禹贡》

规偃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以猪畜水。——《周礼·地官·稻人》

常用词组
猪草,猪场,猪倌,猪霍乱,猪圈,猪栏,猪鬣,猪猡,猪苗,猪排,猪婆,猪肉,猪食,猪娃,猪瘟,猪仔,猪只,猪鬃
國語辭典
  1. 「豬 」的異體字。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猪·康熙筆画:13 ·部外筆画:9

【廣韻】俗豬字。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豕而三毛叢居者。从豕者聲。陟魚切

『說文解字注』

(豬)豕而三毛叢凥者。凥舊作居。今正。三毛叢凥,謂一孔生三毛也。說見蘇頌本艸圖經犀下,今之豕皆然。从豕者聲。陟魚切。五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ʂu˥ 日语读音 INOSHISHI I韩语罗马 CE现代韩语

客家话 [客英字典] zhu1 [海陆腔] zhu1 [梅县腔] zhu1 [台湾四县腔] zu1 [东莞腔] zu1 [陆丰腔] zhu1 [宝安腔] zu1粤语 zyu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