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绳子:“妻自组甲~。”
- 继续:“将~万嗣。”
- 编织。
- 捆绑。
- 绷;张。
- 古代氏族人用杂色线织成的布。
◎ 错杂:“~之以象类,播之以人事。”
- 张弓。
- 没有花纹的丝织品。
英语 to baste for sewing; to connect
法语 Ikat, un type de soie tissée,kasuri
详细字义
◎ 絣 bēng
〈名〉
(1) 古代氐族人用杂线织成的布 [fabric]
絣,氐人殊缕布也。——《说文》。
(2) 穿甲的绳子 [rope]
妻自织甲絣。——《战国策》
词性变化
◎ 絣 bēng
〈动〉
(1) 编织 [weave]
日长晴昼,厌厌地,懒向窗前絣绣。——宋·佚名《壶中天》
(2) 缠缚;捆绑 [bind]。如:絣扒(捆绑拷打)
古代氐人以不同颜色丝线混织成的布匹。《说文解字·糸部》:「絣,氐人殊缕布也。」
编织。如:「絣绣」。明·袁宏道〈舒大家志石铭〉:「朝絣暮织,为余叔督家政,甚勤苦。」
延续。《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将絣万嗣,炀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
缠、捆。《水浒传·第二○回》:「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絣护膝。」《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罪人入狱,教狱子絣在廊上。」
【廣韻】北萌切【集韻】悲萌切【韻會】晡橫切,?音崩。【說文】作絣,氐人殊縷布也。【玉篇】無文綺也。【戰國策】妻自組甲絣。【註】絣,綿也。
又【後漢·班固傳】將絣萬嗣。【註】絣,續也。
又【集韻】普幸切,音頩。義同。
又【正韻】補耕切,音伻。義同。
又【廣韻】振繩墨也。亦作?。
又【集韻】?盈切,音幷。義同。
又【集韻】必幸切,音?。急絙也。
又同弁。【周禮·春官·司服】凡弔事,弁絰服。【註】故書弁作絣。鄭司農絣讀爲弁。
又【集韻】披庚切,音磅。?或从糸,張絃也。
氐人殊縷布也。从糸幷聲。北萌切
(絣)氐人殊縷布也。漢武都郡、應劭曰。故白馬氐羌。華陽國志曰。武都郡有氐傁。殊縷布者、葢殊其縷色而相閒織之。絣之言騈也。从糸。幷聲。北萌切。十一部。自緝篆至此篆皆說麻事也。
国际音标 pəŋ˥; piŋ˥; pʰəŋ˥ 日语读音 KASURI韩语罗马 PYENG现代韩语 병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ben1 [梅县腔] ben1 [海陆腔] ben1 [客语拼音字汇] biang4 [宝安腔] ben1 | bin1粤语 bang1 bing1
近代音 中古音 幫母 耕韻 平聲 繃小韻 北萌切 二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幫母 登部 ;王力系统:幫母 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