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fù]
部首 总笔画 16
笔顺 フフ丶丶丶丶一丨フ一一丨丶一丨丶
五笔86 XGEF
五笔86 XSFY
统一码 7E1B
基本字义

     ◎ 见“”。

英文翻译

英语 to tie

法语 lier,attacher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用绳捆绑。如:「手无缚鸡之力」。《左传·文公二年》:「晋襄公秦囚,使莱驹以戈斩之。」

  2. 拘束、约束。唐·白居易〈游平原赠晦叔〉诗:「且喜身无,终渐鬓有丝。」《红楼梦·第一四回》:「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

  1. 用来捆束的绳子。《左传·僖公六年》:「武王亲释其,受其璧而祓之。」《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信乃解其,东乡对,西乡坐,师事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縛·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0

【廣韻】符钁切【集韻】【韻會】伏約切【正韻】符約切【說文】束也。【釋名】縛,薄也。使相薄著也。【廣韻】繫也。【左傳·僖六年】許男面縛銜璧。

又【昭二十六年】以幣錦二兩,縛一如瑱。【註】縛,卷也。

又【釋名】縛在車下,與輿相連縛也。【急就篇註】縛在車下,主縛軸令輿相連,卽今所謂鉤心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符臥切。義同。

又【集韻】符遇切,音附。紨或作縛。繩也。【韻會】俗从專作縳,誤。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束也。从糸尃聲。符钁切

『說文解字注』

(縛)束也。束下曰縛也。與此爲轉注。引申之、所以縛。之之物亦曰縛。从糸。尃聲。符钁切。五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fu˥˧ 唐代读音 *bhiɑk日语读音 SHIBARU韩语罗马 PAK现代韩语

客家话 [海陆腔] piok8 [客英字典] piok8 [台湾四县腔] piok8 [梅县腔] piok7 [客语拼音字汇] piog6 [东莞腔] bok7 [宝安腔] bong3粤语 bok3 fok3

近代音 非母 蕭豪韻 入聲作平聲 縛小空;非母 歌戈韻 入聲作平聲 縛小空;中古音 奉母 藥韻 入聲 縛小韻 符钁切 三等 合口;並母 過韻 去聲 縛小韻 符臥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並母 鐸部 ;王力系统:並母 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