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均见“玚”。
详细字义
◎ 瑒 yáng
〈名〉
(1) 古时祭祀用的一种圭 [name of a jade]
瑒,祀天玉也。——明· 杨慎《玉名诂》
(2) 另见 chàng
古代祭祀宗庙时,用以灌地降神的一种礼器。圭长尺二寸而带有瓒。《说文解字·玉部》:「玚,圭尺二寸,有瓒,以祠宗庙者也。」
(一)之又音。
【唐韻】【集韻】【韻會】丑亮切【正韻】尺亮切,?音悵。【說文】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徐曰】瓚亦杓也。
又通作鬯。【周語】奉玉鬯往獻。【註】鬯酒之圭,長尺二寸,有瓚,所以灌地降神之器。
又【廣韻】徒杏切【集韻】丈梗切【韻會】杖梃切【正韻】杖梗切,?音挺。義同。
又【集韻】待朗切【正韻】徒黨切,?音蕩。【前漢·王莽傳】瑒琫瑒珌。【註】瑒,音蕩。玉名也。
又【廣韻】與章切【集韻】【韻會】余章切,?音陽。義同。
又人名。【曹丕·典論論文】汝南應瑒德璉。
又唐有申屠瑒。
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也。从玉昜聲。丑亮切
(瑒)圭尺二寸。有瓚。以祠宗廟者也。玉人曰。祼圭尺有二寸。有瓚。以祀廟。祼圭謂之瑒圭。瑒讀如暢。魯語謂之鬯圭。用以灌鬯者也。祠玉篇作祀。从王。昜聲。丑亮切。十部。
国际音标 tʂʰɑŋ˥˧; jɑŋ˧˥
粤语 coeng3 dong6 joeng4
近代音 中古音 喻以母 陽韻 平聲 陽小韻 與章切 三等 開口;澄母 梗韻 上聲 瑒小韻 徒杏切 二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透母 唐部 ;影母 唐部 ;王力系统:透母 陽部 ;餘母 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