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伤口;外伤。也作“創”。《玉篇•疒部》:“瘡,瘡痍也。古作創。”
- 溃疡;疮疖。《集韻•唐韻》:“瘡,瘍也。”
- 喻指痛苦。唐杜甫《壯遊》:“上感九廟焚,下憫萬人瘡。”
英语 tumor, boil, sore, wound
德语 Hautgeschwür, Geschwür (S, Med),Wunde ( aüßerlich - 外伤 ) (S, Med),schlimm, weh
法语 ulcère,furoncle,blessure
皮膚或黏膜上的潰瘍。如:「頭瘡」、「膿瘡」。《政和證類本草·卷一一·草部下品》:「五毒草,味酸、平、無毒。根主癰疽惡瘡。」
創傷、外傷。如:「刀瘡」。《三國演義·第五五回》:「大叫一聲,金瘡迸裂,倒於船上。」
〔古文〕創【廣韻】【集韻】【韻會】初良切【正韻】初莊切,?音瑲。【玉篇】瘡,痍也。【集韻】痏也。【韻會】瘍也,痍也。【釋名】瘡,牫也,
?毀體使傷也。【張衡·西京賦】所惡成瘡痏。【註】創痏謂瘢痕。【南史·宋武帝紀】虎魄療金瘡。
又【集韻】磢霜切。義同。
傷也。从刃从一。創,或从刀倉聲。楚良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瘡,非是也。
(刅)傷也。凡殺傷必以刃。从刃从一。按鉉本篆作刅,鍇本篆作刄,今按當是從刃從一。一者,傷之象,?之所入也。刅省則作刄。小徐本井部刱,米部粱皆從刄。考桐廟碑梁字、羊竇道碑粱字、五經文字及唐石經梁皆不作刅,今人作?書梁、粱皆從刅,非古法,不可從也。楚良切。十部。
(創)刅或从倉。從刀倉聲也。凡刀創及創瘍字皆作此,俗變作?、作瘡。多用創爲?字。
国际音标 tʂʰuɑŋ˥ 唐代读音 chriɑng日语读音 KASA韩语罗马 CHANG现代韩语 창
客家话 [台湾四县腔] cong1 [客英字典] cong1 [陆丰腔] cong1 [梅县腔] cong1 [沙头角腔] cong1 [宝安腔] cong1 [海陆腔] cong1 [客语拼音字汇] cong1 [东莞腔] cong1粤语 cong1
近代音 穿母 江陽韻 平聲陰 牎小空;中古音 穿初母 陽韻 平聲 創小韻 初良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清母 唐部 ;王力系统:初母 陽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