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yù]
部首 总笔画 17
笔顺 ノノ丨ノ一一丨一丨一フ丨一一丨ノ丶
五笔86 TRHI
五笔86 TTGI
统一码 79A6
基本字义
  1. 祭祀。《説文•示部》:“禦,祀也。”
  2. 息止;禁止;阻止。《爾雅•釋言》:“禦,禁也。”《廣雅•釋詁三》:“禦,止也。”
  3. 抗拒;抵擋。《小爾雅•廣言》:“禦,抗也。”
  4. 匹敵;相當。《廣韻•語韻》:“禦,應也,當也。”
  5. 護衛。唐張鷟《倉部二條之一》:“冰霜凛冽,白璧不可以禦形;水旱災危,黄金不可以適口。”
  6. 強暴;暴虐。《詩•大雅•蕩》:“咨汝殷商,曾是彊禦,曾是掊克。”
英文翻译

英语 defend, resist, hold out against

德语 erwehren, widerstehen

法语 résister à,impérial

详细解释
常用词组
國語辭典
  1. 抵抗、抵擋。如:「防禦」、「禦寒」。《詩經·小雅·常棣》:「兄弟䦧於牆,外禦其務。」《國語·齊語》:「君有此士也三萬人,以方行於天下,以誅無道,以屏周室,天下大國之君莫之能禦。」

  2. 阻止、禁止。《周禮·秋官·司寤氏》:「禦晨行者,禁宵行者。」

  1. 強權、暴虐。《孟子·萬章下》:「今之諸侯取之於民也,猶禦也。」《抱朴子·外篇·行品》:「然而膽勁心方,不畏強禦,義正所在,視死猶歸。」

  2. 侍衛、衛兵。《隋書·卷二八·百官志下》:「改領軍為左右屯衛,加置左右禦。」《新唐書·卷一六二·獨孤及傳》:「自可扼要害之地,俾置屯禦,悉休其餘。」

康熙字典
【午集下】【示】禦·康熙筆画:16 ·部外筆画:11

【集韻】牛據切【韻會】【正韻】魚據切,?音禦。扞也,拒也。【易·蒙卦】利禦?。【註】爲之扞禦,則物咸附之。【左傳·隱九年】北戎侵鄭,鄭伯禦之。

又止也。【易·繫辭】以言乎遠,則不禦。【疏】謂無所止息也。【左傳·昭十六年】孔張後至,立於客閒,執政禦之。【註】禦,止也。

又【廣韻】魚巨切【集韻】偶舉切【韻會】魚許切【正韻】偶許切,?音語。義同。

又【說文】祀也。

又古通御。【詩·邶風】亦以御冬。【毛傳】御,禦也。 亦通語。【史記·東越傳】禦兒侯。【正義】禦,今作語。

又【韻會】禦亦作圄,守之也。 亦作圉。【前漢·王莽傳】不畏强圉。

又【莊子·繕性篇】其來不可圉。○按《說文》圄,守也。圉,令圉也。禦,祀也。今文圄爲囹圄字,圉爲牧圉字,禦爲守禦字,相承久矣,而禦祀義不復見。

说文解字
『說文解字』

祀也。从示御聲。魚舉切

『說文解字注』

(禦)祀也。从示御聲。後人用此爲禁禦字。疑舉切。五部。古只用御字。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jy˥˧ 唐代读音 ngiǔ日语读音 FUSEGU韩语罗马 E现代韩语越南语 ngừa

客家话 [客英字典] ngi5 [海陆腔] ngi6 [梅县腔] ngi3 gne.3 ngi5 [台湾四县腔] ngi5 [宝安腔] ngi3 [陆丰腔] gni6 [客语拼音字汇] ngi4 yi4粤语 jyu6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上聲 語小空;影母 魚模韻 去聲 禦小空;中古音 疑母 語韻 上聲 語小韻 魚巨切 三等 合口;上古音 黄侃系统:疑母 模部 ;王力系统:疑母 魚部 ;